从阴谋学看中国古代史:如何“事上”是中国古代做臣子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团结就是力量”,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同一阶级之间的“报团取暖”,而是实实在在的,由上至下的团结。
团结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上到一国,下到仅有两个人的家庭,或者企业,也是一样。
上下不同心,有史以来,就没有干成事情的。假如时期和君臣不疑,天下归谁尤为可知。假如之变后宋高宗与和睦,宋廷何需向大金称臣?
所以成大事者,必上下一心也。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罗织经·事上卷》
既然是“事上”讲的自然是如何当一个“臣子”。身为“臣子”生死皆操于“君”手。放到现在社会,当兵的怕当官的,员工怕上司,怕老婆的自然是听老婆的。
这一段所讲的正是如何避免触犯“掌权者”的逆鳞。比如开头两句:“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讲的是“上者”骄傲的时候,应该顺从他,让他安心。当他忧虑的时候就要表示忠心。
还是拿怕老婆的说事,不得不说,现在的女孩子和古代的帝王还是有点类似的。例如女孩子家使性子肯定是难免的,这时候你不妨稍微顺从她,她自然会了。在她有忧虑的时候,帮她解决忧虑,以表自己的“忠心”,之后在很多事情上,她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女人是即时性的动物,当时一过,也就过去了。下次万万不可再触怒她,不然到时“新账旧账”全翻了出来。对于帝王来说也是一样的。
例如韩非子于秦始皇来说一样,秦始皇很看重韩非的才华,韩非想要保全韩国,与当时的政策不相符合,所以被处死,后来嬴政又后悔了,下手再慢一点,韩非也就死不了了。
如果不那么,而是先顺从嬴政的意见,虽然当时韩国是秦国首个目标,适当转移一下目标,我相信以韩非的才华绝对可以办的到,日后再来个曲线救国,未必不可。
这也正是该段后面所说的,顺从不要回避谄媚,忠心有时候不妨也来个旁敲侧击。上司毕竟是上司,“生杀予夺”,皆操于他人之手。说不好什么时候就让你“跪榴莲”,或者是“炒鱿鱼”。
:上与下,在现代可能用的比较少,因为讲究的人权自由,如果转换一个想法,弱与强可能就用得比较多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