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学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是官职名称还是荣誉象征

考古学 2022-06-19 15:45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古代“学士”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

  “大学士”之称谓始于唐代,为官职名称。因很多时候大学士一职常常由宰相、尚书、侍郎或军机大臣兼领,所以此时的大学士,其荣誉的象征意义又高于其职务的实际意义。

  唐代有修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管文学著作之官,常常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沿袭唐代制度,对学士中资历威望高者,授予大学士。明清两朝对大学士一职亦有设置。

  景龙二年(708年),设置修文馆大学士,修文馆后更名为弘文馆、昭文馆。至德二年(757年),设置集贤院大学士。自元和年间始,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设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撤销。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

  宋朝初年,沿袭唐代制度,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增设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由卸任的前宰相担任,以示优待。

  明朝初年,曾一度废黜丞相一职。后因工作量实在庞大,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顾问,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为五品。若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惠宗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后复原制。明成祖朱棣于文渊阁始设内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增设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近乎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取而代之由“南书房”作出决策,参与机务。但此时的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兼职,俗称“小军机”,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