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样的呢?
之一的《传》自施耐庵先生写成面世以来,无数的读者都被书中所描述的英雄好汉所陶醉,为他们的江湖义气所折服,那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呢?
在正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并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我们从北宋末期代的一位大臣写的诗可以知道一些,这位大臣便是在“之耻”中不屈金人而壮烈殉国的——。
《捕盗偶成》 北宋 李若水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啗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路。
从这首七言古诗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从山东发起的,他们杀人纷纷如割草,朝野上下得知之惨状后都。
“三十六人同拜爵”一句说明宋江起义确实有三十六人,具体有没有、、等人,在此诗及其它史书上可就没一点明确的记载了。
再根据《宋史·张叔夜传》中的记载,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根据这段记载,说明宋江起义在1121年就被海州知府张叔夜所击败并投降,那么,李若水写此诗的时间应该就是在宣和四年(1122年)。此诗的后半段说的“今年杨江起河北”,这位杨江在历史上更没有什么记载了。
李若水的这首七言古诗《捕盗偶成》,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宋江起义的诗文记载了。由于他又是代的北宋大臣,更能证明宋江起义是真实的事情了。
下面,再简单叙述一下这位铁骨铮铮的北宋大臣。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二帝被俘北去,李若水作为宋室大臣被一同俘去。
当宋钦宗被带至金营,金人背约,逼宋钦宗易服,宋钦宗不肯而备受羞辱,李若水挺身而出,怒斥金国统帅粘罕不讲信义,粘罕见李若水忠勇可嘉,便许以高官厚禄想招降,结果被李若水严辞拒绝。
粘罕又命手下劝降李若水,并说“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李若水又叱之说“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
李若水,骂声不绝,粘罕大怒,乃命手下“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可怜这位大宋的忠臣年仅35岁就死在了野蛮的金人手中。
宋高宗建立南廷后,得知李若水之忠烈,乃下诏“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特赠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