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博望坡之战”有隐藏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演义》中“火烧博望坡”一度被读者误以为是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实际上,这场战役和诸葛亮毫无干系。而之所以演义中说是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就是火烧博望坡,这无非是为了增加影视效果。
试想一下,在《三国》中那么多名门将相,你又能记住几个?曹操?诸葛亮?刘关张?周瑜??所以说大家给诸葛亮带的光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才导致让读者误以为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出山之作。
公元200年,官渡战争爆发后,也和失散已久的重逢,并在汝南投靠、龚都,企图在背后偷袭曹操,却被曹操杀了个回马枪,刘备仓皇逃出,奔荆州投靠,并在南阳一带屯兵驻守。
时间到了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刘表趁曹操北上的时机派刘备带兵北伐,中原安危迫在眉睫,曹操立马指派大将夏侯淳、、反击刘备,刘备撤回前线选择在博望坡与曹军对峙。重点来了,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刘备刻意派出少量军马与夏侯淳发生冲突,并故意败兵退阵,随后一把火烧毁了自己的军营寨。刘备的种种迹象给造成一种刘备无力再战的假象,夏侯淳得意的决定追击。李典是个有心眼的人物,他感觉事情并不像夏侯淳想的那么简单,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告夏侯惇三思而后行。
而夏侯淳则认为是李典判断的不对,故而不听李典的忠告,才与于禁乘胜追击。,当夏于军马一路追到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围住了他们的去路,夏侯淳无奈遭遇伏兵攻击。千钧一发之际,李典指挥的人马前来接应,救出了夏侯淳。而刘备由于兵力太少,也选择了退军。这就是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并不是像小说里所写刘备用火攻败曹军的,刘备只是烧毁自军营寨,用的是伏兵之计而已,所以将这场战役称之为“博望坡之战”更恰当。
第二,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罗贯中给的标题是“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报仇”,也就是历史中有名的“隆中对”。那么“隆中对”与谁对?如何对?不错,这正是刘备的三顾茅庐。
说刘备在新野时,刘备的谋士给刘备推荐人间诸葛亮,意思是得到他的帮助就能平定天下了。第二天刘关张带着礼物前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无奈只好返回。过了几天刘关张冒着大雪又来拜访诸葛亮,怎料刘备又一次扑了个空,只好留下封信暂且回去。第三次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诸葛亮的住处,这次正好碰见诸葛亮在睡觉,无奈只有在屋里静静地站着,不敢打扰。过了很久,诸葛亮才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面对刘备的请求,诸葛亮答应了。这一年,诸葛亮27岁,也就是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
好了,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了吧,“火烧博望坡”实则是公元202年刘备兵败逃跑时的一场小战役,倒不如说是“博望坡之战”更为合理一些,这一年诸葛亮也不过21岁而已。,从史书上记录的时间来看,诸葛亮不具备直接或间接参与博望坡战役的各种条件。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