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北伐粮食缺乏,唐代吐蕃却能直驱长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奇闻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知道,随着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现代战争就是烧钱,而最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它甚至比战场交锋,更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中国在先秦时代的兵书,就非常强调后勤的重要性,这也形成了历代统帅们的共同指挥风格。尤其是在以前,文武分得没有那么细,比如诸葛亮,他在有着出色政绩的,也是蜀汉后期唯一一个“帅”级指挥官。
诸葛亮用兵极正,因而对后勤也异常看重。往往更愿意将、这种用兵奇诡的军师放在身边,而诸葛亮就负责在后方统筹后勤,及时将物资输送到前军之中。包括在兄弟们含冤而死,被怒气冲昏头脑时,刘备也不忘把诸葛亮与这样,身份极高的官员放在后勤线上。
当诸葛亮正式组织全局军政,挥师北伐时,他的战略安排也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而诸葛亮重用的官员中,无论是亲信,还是后来的丞相,都是以擅长调度物资而著称,就连军事上的接班人,在屯田方面也很有一手。
,用兵谨慎,又如此看重粮草的他,却总是因为在粮草上补给不足,而被迫退走,白白将血战而来的土地重新让回去。
第一次北伐,是公认的战果最多,也最有希望取得大胜的战役,却坏在马谡之手。但第二次,就找不到谁来“背锅”了。诸葛亮以重兵围困陈仓,守将虽自知不敌,但早已坚壁清野,诸葛亮苦苦围攻了20多天,都无法夺下城池,只能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憾然退却,只取得了些微成果。第三次胜了,而第四次又败在粮食输送不及时上,以至于诸葛亮一怒之下,将仅次于他的二号人物,同样为托孤重臣的给直接贬成庶人。至于最悲壮的第五次,诸葛亮本想干脆就地开始屯田,防止再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无奈他的大限已至,北伐梦最终断绝。
刘备取得蜀地,就是在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之下。从先秦时代父子开辟出“万世之功”——以来,这里既是最为险要的战略重地,更是一个富庶的钱粮仓库,有“天府”的美称。在中原陷入战乱之际,蜀地却保留着难得的祥和,以至于其他州郡逃难的百姓纷纷涌入,而肥沃的成都平原,竟以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承载了568万人,而没有爆发什么大饥荒。,面对掌握了整个北方土地的曹魏,诸葛亮才敢于屡屡主动出征,与之对抗。
,蜀地成在它的险要,也败在他的险要。它的进出之难,山川之崎岖,令后来的天才诗人也为之感慨,想要走完蜀道,那比登上九天还要困难。安稳的唐代开天年间尚且如此艰难,更不必说战乱尚未平息的时代了。,诸葛亮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获胜,而最终因后勤不足而黯然退兵,也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
拿第二次北伐来说,从后方的汉中粮库调配物资到前线的陈仓,距离也就500里不到,运输尚且如此艰难,而几百年后的,却能无视各种险阻,与唐军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还一度攻克长安这座千年古都。吐蕃地处高原,无论是气温、物产还是人口,都绝不能与成都平原相比,吐蕃不见得实力比蜀汉强多少;而一统九州的唐王朝早期,实力却明显远在曹魏之上。蜀道虽然以艰险著称,但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比位于地势阶梯处的藏路更难、更长。为什么吐蕃军队能克服粮草输送的大难题呢?难道士兵意志更顽强,更能忍受饥饿么?
事实上,这个疑惑早就被法正一语道破。法正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建树,他能获得重用,全靠了天才的战略眼光。他虽是蜀人,但一直坚持蜀地难以长期坚守,不能获得缓冲地带扩张领地,只能自取灭亡。而他中意的目标,就是广阔的西部雍州、凉州地区。这些地方不仅可以提供宝贵的战马资源,运输线也更容易维持。
吐蕃就是这样,太宗时代他们虽然取得过小胜,但始终不能突破唐军在河陇地区的坚守,只能提亲求和。而当衰落的唐王朝丧失安西,乃至整个陇右地带都被吐蕃蚕食后,补给线一下子就十分通畅,这下就轮到唐军吃苦头了,长安沦陷也不是幻想。
诸葛亮也是败在这里。他第一次北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胜利,正是因为曹军主力在对抗东吴。而后来,曹军加强了对雍凉、河陇的防守,那他再有天高的智谋,也无能无力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