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留下31首《沁园春》,揭秘陈人杰的生平经历

考古学 2022-06-18 17:2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你们知道陈人杰的故事吗?接下来奇闻网小编为您讲解!

  词坛上有一位最短命的爱国词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他就是——陈人杰。

  陈人杰(1218年—1243年),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福建长乐人,末爱国词人。

  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之情,笔力豪迈,言辞慷慨,与词风相近。

  陈人杰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惟诗也,是乾坤清气”的主张,把诗歌创作当成高于利禄的崇高事业,发挥了北宋“穷而后工”的诗论。

  1234年,蒙古和南宋联合灭金。金灭亡后,在宋收复西京洛阳的时候,蒙古趁机进行攻击,宋军战败,自此揭开了蒙古大军侵宋的战幕。

  当时,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古军的侵袭,烽烟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危急日甚。而南廷腐败不堪,当权者无良策挽回危难局面,国家日益沦陷。

  这时,陈人杰痛心疾首,郁愤填膺,写下一首词,不仅抨击当权者无道误国,也抒发了渴望为国请缨、杀敌立功的愿望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丁酉岁嘉熙元年(1237),蒙古发兵南侵攻宋,一路南下,自光州、信阳直逼合肥。南宋朝廷无力抵抗,大片土地失陷,当地百姓不堪忍受侵扰,纷纷背井离乡。

  上阙开头直言质问当权者,国土久久不能恢复到底是谁的责任。接下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斥责宰相清谈误国的话来责备南宋当权者;用“青毡”比喻中原故土,将敌方比作盗贼,国土遭到掠夺后,没有归还。

  接着,词由愤慨转为惆怅,对国事发表评论。北方的抗敌之士硕果仅存,;南宋半壁江山也如西风落日,难以长久。朝廷中有些人懦弱无能,只会空谈;有些人,行事草率冒进,转眼丧失了克敌的良机。

  上阙末了,词情再转为哀伤。用“冰合”、“风寒” ,比喻南宋遭北方强敌的不断威胁和进攻,国势岌岌可危。

  词的下阙自抒抱负,仍与上阙紧密关联。南宋当权者对和与战举棋不定,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身处江南一隅,耽于安乐的局面是不会长久的。

  下面说到词人自己壮志难酬。词人空有一腔热情、一颗立功封侯的雄心却如大鱼失水,英雄无用武之地,虽有恢复中原故土的大计,无奈奸佞当道,无法让采纳自己的意见。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是朝廷的无能。其实,形势还可以挽回,国事尚有可图。所以陈人杰还常深夜挑灯看剑,希望为国杀敌立功。

  词尾三句,词人表示自己虽为,但也有沙场杀敌,建功立业,做一名麒麟阁上中兴人物的抱负,充分显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勃勃英姿。

  在陈人杰有限的生命里,贡献出无限的爱国情。他仅存的31首《沁园春》,大多着力以古喻今,既借以歌咏时事,忧嗟国家不幸;又用以抒写现实人生,感慨命运遭际。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在《云韶评集》中评价陈人杰诗云“伤古吊今,议论纵横。大声疾呼。声满天地。预料‘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有志不成,千古同慨。挑灯看剑。令读者起舞。龟峰词悲而壮。”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