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乱世之中 魏蜀吴三家百姓谁过得好一些
今天奇闻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百姓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由于大范围、高频次战争的干扰,魏、蜀、吴哪一国老百姓的日不会真正好过。尽管如此,三国之间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看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到蜀汉。
因为在三国里,大家最喜欢、印象最好的人物非莫属。诸葛亮在《》里也有对西蜀的描述“沃野千里”,“”。
况且是仁君,爱护体恤百姓;诸葛亮是旷世奇才,之能臣、智者的化身。,在刘备、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的百该比曹魏和东吴幸福吧。
其实不然,据历载,东吴时代,曾派遣使者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回到东吴后,薛珝向东吴孙休报告出使蜀汉的情况,有一句话是“经其野民皆菜色。”意思是说路过蜀地,看到老百姓普遍出现营养不良,因饥饿导致脸上呈现出蔬菜颜色。
那么究竟为什么曾经是“民富国强”的西蜀,到现在出现“民皆菜色”?其根本原因是连年不断的征战导致的国力衰弱,老百姓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我们翻阅蜀汉的历史可以看出,从211年刘备入川,到263年蜀汉灭亡,期间经历了多少次战争。
先是发生在212年至214年的刘备入川之战;接下来是发生在217年至219年刘备赶走夺取汉中的汉中之战;再往后是221年至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复仇的。
刘备去世后,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228年至234年诸葛亮五次北伐;蜀汉后期238至262年九次北伐中原。
所有这些战争,人力、物力、财力最终都要出在老百姓身上。而蜀汉仅有益州之地,除了成都平原外,其他山地耕作条件差,农作物产量低。全国90多万人口要养活10多万兵力,负担全部的战争支出,可以看出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
难怪蜀汉末期,在朝堂之上,主战派和反战派针锋相对,就是不是要继续北伐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谯周随后写下了有名的《仇国论》,力陈连年征战给蜀汉带来的重重危机。
由此看来,三国时期,生活在蜀汉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二、生活在东吴的老百姓日子怎么样?
根据《.吴主传》记载,很重视农业和民生。
他曾下命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政策。孙权父子亲自领受一份农田,用给他驾车的八条牛分拉四犁耕作,与大家一样同等劳动。
234年春天,孙权下诏“战争长期不停,百姓苦于徭役,年成有时歉收。要放宽各种拖欠的租税,不要再督促课征。”
240年春天,孙权看到百姓所负赋税徭役甚重,又碰上水旱灾害的年岁,粮食歉收,而官吏或有不良者,侵占百姓务农时间,以致造成人民饥饿困苦。他下令,严查官吏干扰百姓生产活动的行为。在农桑时节,凡以服役事为由侵扰百姓者,就向他举报。
尽管皇帝很重视民生,但东吴境内也是战乱不停。除了对曹魏和蜀汉的战争,东吴更突出的是内乱。
在公元200年去世孙权接班的时候,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等五郡的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于是孙权广纳人才,调集各路人马前往征讨。此后,226年、231年、234年、237年都有东吴政权与境内山越等少数民族之间战争的记录。
与此,东吴境内地方叛乱时有发生,如暗地联通曹操、庐江太守李术叛乱、丹杨太守孙翊叛乱、交趾太守士夑的儿子叛乱等等。
东吴土地面积比蜀汉大,人口比蜀汉多,农业条件比蜀汉好,人均负担可能会轻一些。老百年生活在内乱的环境里,的,心情也不会,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曹魏的老百姓日子好过吗?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早年在担任济南国国相时,就敢于向攀附皇亲国戚的贪赃枉法官员开刀,一口气免了八个县的长官,一时国中秩序井然,百居乐业。
公元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招募流民,开始实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也有了保障。
黄淮流域是中国农耕社会的起源地,农业生产源远流长,生产技术也比较成熟先进。公元200年,曹操剿灭平定北方后,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再加上曹操推广屯田,兴修水利,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使北方由战乱走向了统一,从此曹魏境内基本没有战事,百姓生活趋于安定。
226年病逝,上位成为新君。魏明帝执政前期重视农业,重视司法建设,善于纳谏。后期,魏明帝喜好营造宫殿,。明帝诏令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这样大兴土木,许多百姓贻误农时而影响耕种。耿直的朝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直谏,明帝未纳谏,从此百姓的负担又加重了。
曹叡死后,曹魏发生“淮南三叛”,外有对吴、蜀之役,劳师动众,百姓苦难有所加深。
及至曹魏末期,司掌握了曹魏的命脉,百姓生活又有好转。吴帝孙休时的大臣张悌评价说
“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于民,百服于他们也已经很久了。”
这段话记录在《》。由此看来,从曹魏政权的时代开始,百姓的日子才算真正好过一些了,这也是民众归心于晋,西晋能够完成天下统一的原因所在。
结束语三国时期,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战争。身处乱世,没有不受战争影响的家庭,也没有不受战争影响的人。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必然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长期战乱氛围的笼罩之下,严格的说三国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百姓是幸福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百真正过上好日子。
长期的战乱、社会的动荡,往往导致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末年有人口5000多万,到三国结束时急剧减少到700多万,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三国时期百姓的生活有多苦。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