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什么无动于衷选择坐以待毙?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奇闻网小编带您走进的故事。
景泰八年(1457年),宗病重,而明代宗之子也早已经离世4年。此时的朝堂之上,气氛诡异。谁将成为下一个承位之君,也便成为朝臣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王文正提议册立襄王的长子为皇储;而正月十六白天,王直、胡濙、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朱祁钰请复立沂王()为太子。
就在众人推举商辂将奏疏写就之时,已经是日暮时分,于是众人便决意明日上奏。可是当晚,、等人便发动,最终复辟,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则被逮捕,随即仅仅不过5日,于谦这位曾经挽大厦于将倾的“救时宰相”便被处死。
作为一个股肱之臣, 彼时的于谦对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密谋,其实身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于谦,作为当时军队的第一首长,手握大权的他,早在他们发动夺门之变前,便已经知晓,“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那么为何于谦又会无动于衷,选择呢?
这件事还要从于谦挽大明于将倾说起。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劝谏,在王振的怂恿之下,率二十余万大军前出山西,意欲攻伐瓦剌大军。最终,在粮草不及、指挥无度之下,,包括英国公张辅在内66位大臣殉国,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为瓦剌俘虏。
而也先大军,此时也已经知悉明军精锐尽丧,果断率军抵进北京城。当时的北京城内,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朱祁钰为监国 ,太子为朱祁镇之子两岁的朱见深。面对危局,徐有贞等人主张迁都。但作为兵部 统帅的于谦,则,在驳斥南迁避难之辈的,与孙商定之下,监国的朱祁钰即位称帝,
是为明代宗。虽然册立了新君,但危局尚未解除,也先大军逼近,于谦在一方面下令通告全国勤王的,一方面组织在京的留守兵力,并且发动群众,,石亨等将领也正是在此战中立下了战功才得以 封侯。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让瓦剌大军企图攻克北京或者以明英宗胁迫明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预谋被打破,大明王朝也避免了如同北宋之耻一般的惨况。作为拥立者,于谦也随后被朱祁钰委以重任,擢升为兵部尚书,,对于军国大事、朝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提出南迁的徐有贞等人,则自然不被重用。朱祁钰在坐上皇位之后,对于权力的偶然所得,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也自然不愿意再度拱手相让,于是他开始谋划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承位。
尽管众人包括 于谦在内反对,但都是于事无补,朱见深被废,朱见济被册立为太子。不过朱见济却命不享祚,早早夭折,这也令朱祁钰一支再无承位者。而在朱祁镇丧失了利用价值之后,不出几年便被放归,朱祁钰也显示出了对皇权掌控上的排他性,在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的虚衔之下,将其幽禁深宫。
可惜的是,即便幽禁了朱祁镇之后,明代宗朱祁钰也在无所出。当朱祁钰在执政八年之后,身体不支,病情沉重,册立谁为承位者也便成为了首要问题。从法理基础,上,朱祁镇一脉才是正统、大宗,本该承位;但从皇权上朱祁钰又手握皇权,自然不愿拱手相让。于是,才有这样一场谋立之争的夺门之变。
而若是此时于谦出手,包括自己以及家人 都能够安然无恙,但卷入这样一场事关承位的争斗之中,自然会造成朝堂震动,而且即便是处死了徐有贞、石亨乃至朱祁镇等谋逆者,又要选择册立谁为即位之君呢?
于是 ,便有了“方徐石兵夜入南城,公悉知之”之后,于谦的无动于衷,坐以待毙,以一人之身,成就大明江山的社稷之重。他也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所作的《石灰吟》,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只不过在他被斩首之后,其家被籍没,家人也被发往边疆戍边。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