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自成的克星,洪承畴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奇闻网小编为您讲述的故事。
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高迎祥、、为代表义军四处出击,搞的明朝大乱,,这些农民起义军却有一个克星,并屡屡被这位克星打败,他就是——洪承畴[chóu]。
洪承畴(1593—1665年),文人出身的他,却爱读兵书,明四十四年(1616年),最初只不过做些文职之类的官。
直到二年(1629年),义军王左桂进攻韩城时,陕西三边总督杨鹤苦于手中无将,情急之下,让督粮参政洪承畴领兵出战,结果初次领兵的洪承畴便斩杀乱军三百余人,顿时,洪承畴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巡抚,从而进入了封疆大吏的行列。
针对农民起义军,杨鹤提出的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可是王左桂降而复叛,,洪承畴一改自己上司杨鹤的招抚为主的既定政策,对王左桂剿而杀之。
之后,洪承畴又同总兵杜文焕在清涧县(今属陕西榆林市)大败张献忠,并引起朝廷主剿派对杨鹤的招抚大计提出抗议,控告没有起到真正的防患作用,反而使义军首领时降时反,使得这些义军屡剿不止。
于是,下旨,将杨鹤罢官下狱,升洪承畴为三边总督。洪承畴上位后即将杨鹤的“边剿边抚”的政策改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洪承畴再接再厉,凭着连续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功劳,于崇祯七年(1634年),再被明朝嘉奖仍任三边总督,加、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等地军务。
书生报国的洪承畴,凭着军功收获巨大,成为了明朝末年镇压农业起义军的军事统帅。
当时,义军在陕西聚集有二十余万,高迎祥自称闯王,并召集各路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大会于河南荥阳,在会上,高迎祥成为盟主,李自成为高部大将,力量最强。
洪承畴调兵遣将,兵出潼关,在河南信阳集结诸将,准备对义军实行大规模围剿,迫使各路义军分兵奔还陕西。
洪承畴在乘胜追击的途中,也损兵折将。总兵曹文诏遇伏,英勇战死。朝廷内就有官员向崇祯帝打小报告,说洪承畴统辖范围太广,势难兼顾。于是,崇祯帝下令,以统领江北、河南、山陕、川湖军务,管理关外明军;洪承畴专管关内明军。
权力变小了,管辖范围也变窄了,,洪承畴却发威了!
崇祯九年(1636年),洪承畴授计陕西巡抚在陕西周至黑水峪设伏,将高迎祥擒获,并押至京师,崇祯将高迎祥凌迟处死。李自成又成为新的闯王,,洪承畴还是多次将李自成打的大败而逃。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洪承畴命在潼关设伏袭击李自成,打的李自成仅带刘宗敏十八骑逃入陕西商洛山。张献忠也避明军一时锋芒,选择了投降明朝。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八月,清兵犯边,辽东危急,明军防御不济,京师危急。崇祯帝急忙把常胜将军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他率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两镇合兵,拯救辽东危局。
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太极派重兵攻打锦州。洪承畴率八路总兵,领十三万人马来援,集结于宁远,与清兵会战。
洪承畴的谋略是以军队保护粮饷辎重,由杏山进松山,再由松山进锦州,,以守为战。
洪承畴屡败清军,急得皇太极“忧愤呕血”,于八月间倾尽沈阳兵力,亲自率领驰援锦州前线。
此时,刚愎、急躁的崇祯帝却下令,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以解锦州之围;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担心持久战会造成粮饷不足,一再促战。
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也不敢再坚持原方案,他把粮草囤在了宁远、杏山及塔山外的笔架冈(锦州城西南六十里),自己亲率六万人先行,余军随后。
皇太极率兵迎战,他驻兵于松山于杏山之间,集中兵力打击洪承畴的援军。皇太极派兵打败塔山护粮的明军,夺取了明军粮草,又在杏山与松山的通道上挖了一条大深壕,隔绝两地交通,切断了杏山至松山的运粮通道。
粮道一断,明军军心动摇。各路总兵主张南撤,,这十数万的明军,因为各自指挥而很快,仅宁远总兵吴三桂、大同总兵王朴逃到了宁远,这一仗,明军被歼五万余人。
松山城内,洪承畴带领着一万多的残兵败将,被清军团团围住,期间,洪承畴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而明朝发来的援军和粮饷又逡巡不前。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山被围半年后,城中粮尽,副将夏承德降清为内应,约清兵攻城,城破,洪承畴被俘。
松山一失,久被围困的锦州待援无望,守将举城投降,杏山、塔山也被清军迅速攻克,明朝在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清军此战最大的收获便是俘获了明朝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这位曾经让关内义军李自成、张献忠闻风丧胆的明军统帅,同样也让皇太极南进之路吃尽了苦头。
得知洪承畴被俘,正在为宸妃病逝而悲痛不已的皇太极很高兴,下令把洪承畴押到盛京(今沈阳)。
为了收服洪承畴,皇太极想尽了办法,他派心腹汉臣范文程、张存仁轮番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始终不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后来,还是细心的范文程发现,屋顶的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怕弄脏衣服,不时的轻拂,他就向皇太极回禀“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洪承畴传》)
第二天,皇太极亲自出马,他来到洪承畴的囚室,当时天气很冷,皇太极脱下身上的貂裘大衣,披在了洪承畴的身上,并地问“先生,很冷吧?”
洪承畴一时被打动,久久发出一声叹息“真命世之主也!”于是,洪承畴叩头乃降。
洪承畴在明朝,几年的时间由一个提学道台、藩台属官,逆袭成为封疆总督、军事统帅;,只要他一出错,或暂时无功,就遭政敌权臣弹劾,被崇祯削职,他困守孤城半年之久也不见救援,此时一看敌方的如此屈尊,解裘披肩,似乎更暖人心,所以,洪承畴最终选择了降清。
皇太极一看洪承畴终于投降了,极为高兴,他不仅赏赐了很多金银,还请来了许多戏班子来表演庆贺。那些将领都表示不满“洪承畴不过是一个战俘,陛下为何如此隆重对待他?”
皇太极却笑着说“我们之所以玩命的拼杀,为的是什么?”
诸将齐声回答“为的是夺取中原。”
皇太极便道出了洪承畴的价值“这好比是走路,你我都是瞎子,不懂得该往哪里走,现在得到了一个引路人,我怎能不高兴呢?”
诸将帅这才醒悟,纷纷佩服皇太极的深谋远虑。
后来,洪承畴为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并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建议满清贵族“习汉文,晓汉语”,在招抚江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