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州之战?这场发生在明朝的战役是什么结局?

考古学 2022-06-18 15:54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大家好,说起应州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自古得国之正,惟汉与明。”,我只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是尚武且最具血性的朝代,但为何与汉比肩呢?

  在查阅历史资料后我发现,的血性完全不输于汉。明朝虽然是由草根起立建立,但这完全不影响明朝的血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引用当下较为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位的,他一生不羁放荡爱自由。他特爱豢养奇珍异兽,不惜斥巨资在京城外专门为自己建造一座豹房,供自己游玩。但他也有一腔热血,当时蒙古屡次骚扰中原边境,他亲自上阵杀敌,平定战乱保得北方边境数十年安定。

  这位离经叛道的皇帝就是,这场战役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战争——应州之战。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与张皇后长子。朱厚照自小就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善骑射,管弦器乐,梵文、阿拉伯语等无不一学就会。

  在他未登基之前,他被世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十四岁登基的朱厚照在没有父亲的约束下,行为愈发偏僻性乖张。他登基还未逾两年,他就搬离了紫禁城,不再受繁琐复杂的宫规束缚。他新建的房屋取名为“豹房”,其内豢养了大量的奇珍异兽。

  朱厚照一生最爱除了驯服野兽之外,便是美女。他对美好的事物从不抗拒,无论是异域风情的舞女还是温柔如水的江南娼J。即使对于文官的谏言和意见他也从未在意,他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文武百官认为这样的皇帝简直是荒唐至极。

  这些都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明武宗朱厚照,如果我们跳出刻板的印象的束缚,换一种全新角度看待问题,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朱厚照。

  朱厚照建立的豹房并非只是在内寻欢作乐,朱厚照还在豹房内校场养兵蓄锐,积极研究新的作战技术甚至制造出当时较为先进的战车,外覆铁皮,内置大炮,高三层。

  听说蒙古骑兵多次侵犯北方边界,。他便不顾当朝文武大臣的反对,亲自领兵出征,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上阵杀敌。

  他虽平日做事荒唐,但上阵杀敌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处事果断,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即使是在骑兵少步兵多且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对阵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也毫不逊色,仍能击退蒙古骑兵并。

  应州之战全程中,朱厚照与士兵同吃同住,并未嫌弃军营艰难。在应州之战中不顾疲惫的身体将蒙古骑兵逐出中原境内。应州大捷使得北方边境人民有了得以绵延生息的机会,也保证了边疆数十年的安定生活。

  1517年,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达延汗屡次率兵侵犯明朝边境目标山西大同。当时正值朱厚照出关巡边,大同总领王勋连夜派人通知明武宗朱厚照希望他远离是非之地。朱厚照并没离开,而是命令王勋集结兵马,北上迎敌。

  他不顾当朝大臣的反对,自封威武大将军,。大臣对“亲征”二字谈之色变,怕多年前发生。

  朱厚照考虑很周全,在北巡之前就提前做好准备朱厚照提前将久经沙场、镇守两广的武定候召回;英国公张伦坐镇奋武营以备不时之需;对通往京城的古北口等要地加派重兵把守。以避免重蹈七十年前土木堡之变的覆辙。

  自古中原王朝与草原打仗多采用防御策略,此次朱厚照并未循规蹈矩,而是选择主动北上,并不惧怕蒙古骑兵的机动灵活,可见朱厚照并不像史官笔下中那样昏庸无道。

  蒙古军发现由王勋驻守的大同城,准备另寻他路。他们发现大同城西南侧应州城兵力薄弱,于是蒙古军首领小王子达延汗准备向应州城发起进攻,应州战役一触即发。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应州城兵力薄弱只是一种假象,朱厚照是想打乱小王子达延汗的战略,引君入瓮。待蒙古骑兵大军孤军深入后,再切断他们的后路。此时蒙古军孤立无援,无疑是刀俎下的鱼肉,任人宰割。

  据《》和《武宗实录》记载,在蒙古骑兵兵临应州城下时,大同总领王勋率大军南下与蒙古骑兵大战,小王子达延汗认为这明兵的主力,未敢贸然进攻只是以防御为主。待到两军交战至黄昏,小王子才发现自己被王勋给迷惑了,于是蒙古骑兵全军出击,双方皆伤亡惨重。

  第二日,蒙古骑兵将王勋团团包围,无奈之下王勋进入应州城内防御,等待援兵。此时王勋所率领的明军和小王子率领的蒙古骑兵实力差距悬殊,无奈王勋只能苦苦坚守等待援兵。

  就在王勋迟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他听到城外马蹄声越来越近,熟悉的语言犹在耳畔。跌落谷底的心一下子燃起了熊熊烈火。

  当时在身在阳城的朱厚照已在不知不自觉间集结了、魏彬等率领的部队。大军由阳城出发向应州城挺进,此时包围圈内似乎已经绝望的王勋并不知道明武宗朱厚照率领的大军正在一步步逼近应州城。

  在王勋快要不抵蒙古军时,朱厚照终于及时赶到。他没做任整,当机立断命大军向蒙古骑兵进攻。明武宗朱厚照的到来,使精神萎靡不振的士气大振。被分割四散的明军合兵一处,摆脱了被一一击破的威胁。

  此时明军和蒙古骑兵势均力敌,奈何蒙古骑兵孤立无援粮草不足,只能向西北方撤离。由于大风大雾,考虑到用兵安全的因素,朱厚照也未敢贸然北上。明军也撤离应州,应州大役也就此结束。

  应州之战取得大捷回到京城后,坊间开始流传“应州之战是明军战败,皇帝不厚道,撒谎了。”

  在朱厚照死后,文官在编撰《武宗实录》时,写下“此次战役共死亡六十八人,其中蒙古军阵亡十八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短短的一句话却暗藏玄机,表面是在描述战争的伤亡情况,实际是在暗示朱厚照撒谎。

  撰书人当时似乎忘记了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双方军队大约有十万余人,除去后勤人员和预备役部队,当时直接参与作战的人应该不少于六万人。当时自早晨激战到黄昏,蒙古军怎么会仅仅只阵亡十六人呢?试问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是如何能清楚准确记录当时的阵亡人数呢?

  《鞑靼列传》中记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这让人不禁怀疑蒙古军才阵亡十六人就数十年不敢“深入”,仅仅是损失了十六人就不敢深入了吗?蒙古骑兵也不敢还击。当时数十万大军厮杀一整天,伤亡人数竟然才六十八人,在古代战役中也是非常奇葩。

  经后世的史学家分析,应州大捷朱厚照并未作虚,而是有人撒谎,目的是为了刻意抹黑和故意掩盖朱厚照的功绩。

  原因一可能是因为此次出征是不顾文武大臣的反对“偷溜”出去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并是一件多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原因二明武宗在位期间行为荒诞,做事离经叛道。是与文官心中治国为民的明君形象背道而驰。

  对他抹黑也就说得通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朱厚照的庙号是“武”,实褒暗贬。事情的真相为何,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很显然朱厚照绝非是一个骄奢无度荒唐奇葩的昏君。很多时候历史上的精彩且应该被后世铭记的事情都被一笔带过,目的不同,史事以何种姿态呈现在后世也不尽相同,朱厚照绝对是一个昏君,大事上不糊涂,小事上纠结。

  在世人看来,朱厚照是一位奇葩荒诞且不称职的皇帝,在我看来他一个被皇位羁绊住的一个不羁放荡爱自由的普通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