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清朝皇帝传位乌龙事件 乾隆传位前走漏了风声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传位乌龙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中期的皇位传承制度,有个不同于以前朝代的特点,称之为制度。在秘密立储制度下,通常的做法是在世时不预先册立太子,而将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写下来,放置于一个小金盒中,并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等到现任皇帝去世或退休时再将盒子中的诏书取出,宣布新皇帝人选。
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一是不提前册立太子,避免了东宫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的现象;二是皇帝可以随时更改太子人选,无形中给到皇子们一些压力,促使他们进行竞争,以便挑选出最合适的人选来继承皇位。
综上,发明的秘密立储制度,理念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到具体落实上,却比较容易出问题,甚至有几次还闹出了乌龙。
秘密立储制度执行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够“秘密”。把立储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背后的做法,根本就是公开的,皇帝即便有心保密,也不可能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在这里蹲守监视。若有人真的有心窥探,偷看立储诏书并非难事。比如朝的权臣,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在去世后,刚亲政的皇帝立马逮捕和珅问罪,将其抄家赐死。在嘉庆揭发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中,第一条为“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递如意,泄漏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
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决定退休,传位给十,即。而在正式宣布之前,和珅已经提前知道了太子人选,还提前一天给嘉庆递如意进行暗示。
虽然嘉庆没有让和珅的奸计得逞,但这件事至少说明乾隆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够好,很容易被有心人所利用。
秘密立储制度落实的难点,在于秘密这二字的程度不好把握。比如乾隆皇帝的立储诏书提前被和珅偷看,是保密做得不够到位。但如果皇帝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又会导致另一个问题。
比如嘉庆皇帝吸取了当年乾隆走漏风声的教训,在晚年写好立储诏书后,不放心放在乾清宫,索性干脆随身携带,想着哪天自己快不行了再拿出来,杜绝被有心人偷窥的可能性。
但嘉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自己长得太胖,木兰秋狝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连遗言都没来得及说。而因为嘉庆保密工作做得太好,结果一时之间没人找得到立储遗诏,导致清朝出现了不知要立谁为新皇帝的危机。
根据史料记载,在人心惶惶之际,是随扈的军机大臣戴均元和托津挨个审问嘉庆身边的,终于从一个贴身小太监身上找到了小金盒,但钥匙却不知被嘉庆藏在何处。只能用暴力解锁方式砸开金盒,才拿到了嘉庆生前留下的立储诏书,立了智亲王为太子,是为皇帝。
因为嘉庆把立太子的圣旨藏得太过机密,自己临终前又没来得及交代后事,所以即便找到了小金盒,许多人还是对这道圣旨的真实性存在质疑。这也导致还要靠发一道懿旨,表示支持道光皇帝登基,道光继位的合法性才得到了足够有力的支持。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