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人口为什么会锐减?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的?

考古学 2022-06-18 15:5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你真的了解的人口吗?奇闻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每次长期混乱之后人口数量都会锐减,这其中当属三国时期来的最为凶猛。

  曹魏、蜀汉和孙吴三个国家,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修生养息后,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顶峰时期的一半。难不成自以来,大家都是拼了命的厮杀吗?看看北宋前的那段历史,打的比这还厉害,也没见人口下滑的如此厉害。

  其实,古代统计人口,不像现代落实到“人”,古代是户。看史料记载,每每皇帝要给赏赐时,所谓的食邑都是多少户。,不管是征兵还是征税,都是以户为单位。

  虽然,这么做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弊端也是难以估量的。其实,朝廷如此管理,主要是便于收税。不过,为了减少负担,普通老百会隐瞒人口数量,更别提一些大户人家了,更是会藏匿家中下人和家丁的数量。

  文献的确有记载,当年被打的跑往长安之时,在洛阳城里放了一把火。只是,他破坏的是城建。而人呢?被董卓强迫迁往了长安,有数百万人。

  当时,写了一首《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为哀伤。

  此诗主要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但内容却是非常的凄凉。

  每次战争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创,但更多的则是会引发了人口的迁徙。比如当时中原的人口会往东北跑,后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间接壮大了他们的实力。如辽东的鲜卑族,成了后来中的北魏,这和其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无关系。

  ,更多的人,如阶层则选择来到江南一带。立国最晚的孙吴,就是用了这部分力量。翻看一些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和后来的一些战争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对“人口”的重视。

  当年,定都洛阳后,迁来五万户士家,来充实河南人口。只能说董卓太狠,弄得方圆200里都看不见什么人。即使蜀汉,也是多次迁民。而更直接,将江夏太守打败后,直接将人给俘虏了,以充实自己国家的人口,甚至,还跑到淮南“抓人”。

  大概是后来的历史中,充满了太多屠城的故事让人总有一种印象,战争会死很多人。其实,那时的君主早已意识到,人口的数量就是国力的体现一是发展经济,二是服务军事。所以,君主们不会轻易去屠杀人口,,战争中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事。

  而后来的战争为何会如此血腥,是因为两种文化对抗的结果。自然,消灭一种文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对方彻底斩草除根。所以,单看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做法,再对比史书上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应是对当时的人口数量似乎算少了。

  《国史大纲》统计了三国末期的人口数量,主要是“户”的人口数,也加上了蜀国的将士和的内兵及吏的数量,不到800万。只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人口数,并不包括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

  ,在古时,“兵”和“吏”是单独计算人口数量的,且数据中没有涵盖曹魏的“兵”和“吏”。,还有不少躲避战争的“逃户”,以及隐瞒身份的“黑户”,所以,有学者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认为三国末期的人口数量大概在3000万人左右。

  再来看一组数据,太康元年(280年),西晋也做了一番人口调查,户为2459840、人口为16163863。可见,这个人口数比800万翻了一番还多,依旧没有包括“兵”、“吏”及其他人口。所以,多出的人口数,应是原来的“屯兵”。

  由于资料的不完整,很难准确的计算出三国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隐匿的人口数量太多。要知道,战争期间的赋税是最重的,且和人口紧密相连,所以,没有人会那么诚实。,用战争的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证据也有些单薄。

  而历史文献中,倒是有放火烧城的事,但少见大规模的杀人,基本上都是人口迁徙。,途中也会有人因各种因素死亡,但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更何况,三国局势相持之时,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建设,战争都是零星局部的,不会造成太大的灾难。

  倒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提及的不多,那就是这期间的天灾。

  比如东汉末期的疫疾,曾在《伤寒论》中说,他的家人2/3死于伤寒。所以,疾病、旱灾,水灾以及蝗灾等,才是威胁人口数量的真正因素。

  ,在三国时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天灾,所以,天灾人祸的破坏力,人往往是无力对抗的。以至于,也影响了当时的人口数量。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