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初期鼓励关内汉人移居东北,这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
清朝入关初期其实是鼓励关内汉人移民东北的,直到7年,“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清廷才正式对辽东进行封禁。
明末时期,辽东人口损失巨大。在后金的崛起过程中,辽东人口由250余万人(葛剑雄对28年的辽东人口推定),到清朝入关时,不足百万,这数据还没剔除女真人带入关内的人马,人口丧失一半有余。
所以为了解决人口辽东人口空心化问题,清朝入关初期,施行了长达23年的“辽东招民授官”政策。
“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这个政策非常有效,历朝历代招兵常用的法子,据说是发明的,后来组建湘军,同样用过这法子。
而在清初的23年里,第一批去东北的,就以山东人居多。因为东北土地肥沃,适合开荒种地,史料称“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这是从王朝政绩以及边境安全角度,来看待移民东北取得的成果的。
满洲贵族自己却是有隐忧的,去辽东新垦的汉人和当地的满人之间,关系并不融洽。经常发生各种摩擦,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毕竟东北是“”,所谓“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不能让汉民随意耕种的。而关内汉人移民越来越多,“参山珠河之利”面临尽毁的可能。而后金精锐倾巢入关,万一在关内经营不好,以后想退回关外,到时候怕已无容身之地了,所以关外的这块“自留地”必须留好。
实际上从顺治朝开始,一条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千余里的“柳条边”篱笆墙就开始着手建设了,一直到康熙30几年才竣工。后来还有一条从开原东北到吉林市北的柳条边子。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汉人“偷渡”进他们的龙兴之地。所以东北一直到现在还有“边外人”的说法。突然想起特朗普在墨西哥边境修的那道墙,似乎也不是找不到什么历史依据。
早期进入关外的汉人移民把山东农业文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等等带入关外,并与之融合。
所以即便后来经历了两百年的隔绝封禁,东北和山东的文化仍然呈现出来大同小异的格局。这也为后来清末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闯关东”带来了可以承接的便利。
所以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以传承五千年,而不断承。是因为他一旦落地生根,仅凭外部的人为的隔绝,是隔绝不了的。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