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的发型到底是什么样的 清宫剧看到的都是真的吗

考古学 2022-06-18 14:38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对头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男人留辫子其实最早并不是满人特有的习惯。这个历史要追溯到满人统治中国之前,这个习俗也不是始于满人,中国北方有很多,如女真、契丹、蒙古和鲜卑,他们都留着辫子,只是具体的发型略有区别。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打猎时前面的头发不挡住眼睛,所以才将多余的头发剃掉,那时候的头发并不是我们现在电视剧里看见的发型,而是“金钱鼠尾”发型,一个只有金钱大小的辫子扎在后面,干活时盘在头上。

  清朝初期满人入关时头发很少,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根本没有时间去打理长辫。最初的规定头顶只留金钱大小一片头发,手指粗细的辫子,能穿过铜钱的方孔。这种发型也叫金钱鼠尾辫。满清进入中原以后,要求的男子发型与男子发型保持一致。''金钱鼠尾''式的发型在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的纪实画稿里还可以看得到。没过几年被改良了。一本专门记录清朝人习俗的书《清俗纪闻》中《冠礼》卷的绘画中描述的是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

  汉族人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认为身体是父母赐予的,不能随意剃发。经过了几百年长期的满汉文化融合,发型上有了多次变化,越留头发越多,到了清朝末期,逐渐变成人们电视剧里看到的样子。

  发型的变化也随着文化冲突进行一些斗争,其中一场是扬州十日。1645年,清军进攻南明,派兵包围扬州。固守孤城。扬州军民拼死奋战,战争持续了7个昼夜。清军最终攻入城池,发令屠戮,“十日不封刀”。死亡人数在八十万之上。城破时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另一场对抗是,1645年,清军下剃发令,命令江南人民一律在十日内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受到江南人民的文化抵抗和斗争,打败了来剿清军。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将领投河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清朝共传了12个,历经2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只有超过300年,现在流行的电视剧很多以清朝为背景,人们对里面的人物造型印象深刻,所以写出这些让大家通过简短语言了解背后的故事,经过了沉痛的历史,文化通过历史的沉淀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艺术创作素材。剃发易服,实际上是文化的强制灌入模式。中国人自古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深入骨髓,汉族人民为此与清统治者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到清末民初,又有大把的汉人老百死护着头发不肯剪掉,与之前清初的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了解到,清初的发型是从女真族流传下来的,聪明的努尔哈赤束发为辫,纪念前辈,收拢人心。,女真族是游牧民族,马背上争天下,发型实用才是最重要的,战斗时头发散落会影响视线,而剃发留辫则更适合戴盔征战。在清朝晚期,发型变化,随着进入关内不再打猎为生,融合汉族文化后,头发也渐渐多了起来,这是个过程,以拥有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为荣,称其为“牛尾巴”。

  ,中国的第一个统一民族和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做了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为的就是从思想上统治国家。现在我们拥有了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文化基础,我们应该把好的传统流传下去,少一些圣诞节、平安夜,多过中国传统节日。国家几千年经过了各种文化、思想的斗争、洗礼、融合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国。很多好的有文化故事的节日写进教科书,少些西方宗教的节日,不信西方宗教的人,连基督教的历史和信仰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过圣诞节,这是盲目跟从。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