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为什么没有爆发内讧夺权?
说到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时期,在发动了后,窃夺了曹家天下之后,想必很多人都很纳闷,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是如何做到没有爆发内讧夺权的,毕竟当时谁成为司马家的领头人,谁就有称帝的机会,这是赤裸裸的诱惑啊,在皇位和权力之下,根本不存在什么亲情。
个人的观点是,当时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时间、没精力、没意愿去内讧。
高平陵之变是249年,司马懿在251年挂了,司马师死于255年,也就是说两兄弟一起撑起司马家的时间大概是4年,这段时间司马家对曹魏还没有到完全控制的地步,两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没有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聪明人,如果两兄弟只有一个是聪明人的话,没准司马家也是为被人做嫁衣了。
要知道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表面上看是轻松窃夺了曹魏的天下,司马两兄弟面对的局势和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势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司马家的局势太飘了,曹操当年可是有十足根基的,宗亲统领兵权,所以当时的曹家天下是实打实的,可是司马家只是成为了士族的代表,各方势力只是暂且听从于司马家,如果局势有变的话,想那么大规模的叛乱会此起彼伏,所以说司马两兄弟作为聪明人,太知道这个时候内讧,那就是步集团覆灭的后尘。
而且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时间精力去内讧,内部不稳,外部势力挑衅不断,他们没有那个闲工夫去内斗。
《.景帝纪》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
《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吴太傅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传》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这三件事最能体现出当时司马家的处境,曹魏余恩又在,还是有忠于曹魏的大臣的,而诸葛恪是当时东吴最好战的代表,怎么会放过曹内局势动荡的机会呢?对司马师司马昭更尴尬的是,主张休养生息,闭关休战的被刺杀了,姜维掌握了蜀汉军权,安静的西线烽火再起,可以说,司马兄弟如果处理问题不合时宜,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发应,夸张点说,这两兄弟是如履薄冰,要牵着手渡过难关,只要脑子没坏掉,就不会去干内讧的傻事。
有人说司马昭不夺权,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昭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也就说,司马家如果能够夺得天下的话,那么皇位终归是会到司马昭这一支,还是那句话,皇室之中无亲情,如果司马师称帝将皇位传给司马攸怎么办?对于司马昭来说,是自己儿子当爽,还是自己当皇帝爽?
不要忽略的是,司马师是无子,但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啊,他只是和第一任夫人夏侯徽生了5个女儿,要是司马师没那么早挂,保不齐就能生出给儿子来的,看看后来司马攸的结局就知道,在皇位争夺上,没有什么亲情可言。
《晋书.司马攸列传》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
司马攸最终是被诬陷被贬,最终抑郁而终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内外部的压力,司马家已经妥妥的掌控天下了,司马师活的还够久,两兄弟不斗个天翻地覆才怪呢?就算他俩不想斗,各自手下的人也会撺掇两人内讧的。
相对来说,当时司马师的才能的确是要强于司马昭的,所以司马昭也是愿意听从于自己这个哥哥。
《晋书.景帝纪》宣帝之将诛,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晋书.景帝纪》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帮助司马懿在取得成功,司马师的功劳是要远远大于司马昭的,尤其是私藏了3000死士,其心智非常人可比,而且处事不惊,的确是接替司马懿的最佳人选,反观司马昭,和司马师相比,还是有些不足的,当司马师死后,接掌司马家的司马昭面对当时的局面多少是出现了一些慌乱的。
《晋书.文帝纪》景帝崩,天子命帝镇,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这里又可以看出司马家的局势了,魏帝抓住了司马兄弟在外的机会,让司马昭留守许昌,这就是赤裸裸的夺权行为,可以说,如果司马昭是另一个曹爽的话,听命留守许昌了,那么魏帝就算不能趁机夺回权柄,也能扶立其一门士族对抗司马家,那么司马家的结局可能就是覆灭了,当时司马昭自己可能没想好主意,是傅嘏和钟会建议,干嘛听那个傀儡皇帝的,直接领兵回洛阳就好了,死抓兵权不放,就可以利于不败之地,司马昭也照做了,这样才在威逼之下,曹魏皇室承认了司马昭的地位。
所以,有太多的人想看到司马家的败亡了,稍有不慎,大好局面就会立刻化为乌有,那么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个聪明人自然都懂得其中利害,不会互相使绊子的。
让人觉得司马昭阴了司马师的事件,可能就是司马师之死了,原本他虽然有眼疾,可以活的更久一点的,只是当、文钦叛乱的时候,他非要去亲征,结果因眼疾而病死在了许昌,正常是不存在阴谋论的,如果说非要探究其中可以地方的话,司马昭没有太大的问题,要说有心思,可能只有钟会是有私心的。
《晋书.景帝纪》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戊午,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面对当时的情况,个人认为司马师亲征与否各有利弊,司马师亲征那必然是能够快速平定叛乱,增加司马家的威信,同样有危及,那就是司马家要做好留守后方的准备,司马昭被安排留守洛阳,避免后院失火,如果司马师在前线平叛时间拖的久,那么后果可就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是支持派别人去征讨毌丘俭、文钦的,只有王肃、傅嘏、钟会支持司马师亲征,王肃是之子,当时他建议司马师亲征的理由是。
《三国志.王朗传》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土崩之势矣。
也就是抓住了淮南将士并不想跟随毌丘俭、文钦反叛的心理,所以只要司马师行动快,叛军自然很快就会,因为大多是淮南将士不想打仗,而傅嘏则是当时的名士,曹爽主政时备受打压,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重用。
《三国志.傅嘏传》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
《傅子》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可见司马家对其重视程度,他应该是不会有私心去立劝司马师亲征的,如果非要说司马师亲征淮南有阴谋论的话,那就只剩下钟会了。
当时司马师的身体条件的确不适合亲征。
《晋书.景帝纪》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春秋》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魏末传》殿中人,字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侍在帝侧,大将军将俱行。大目知大将军一目已突出......大将军听遣大目单身往,乘大马,被铠甲,追文钦,遥相与语。
在平叛中,因为被文鸯的一次突袭吓到,司马师眼疾加重,眼睛都被吓出来了,可是当时只是文鸯自己率部突击,文钦都未敢出战,也就是说当时的局势并非危局,司马师的部队没有被冲散,司马师也不是个胆小之人,为何会被文鸯的一次非致命性突击而吓出眼珠,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司马时的病情不能有情绪波动,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身体加上急行军,不出事才怪。
司马师亲征对平叛有利,对司马师个人有害,加上钟会劝谏,的确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毕竟钟会是天生异志,后来平蜀后直接反叛,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说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而对于钟会来说,什么样的局势最能让他找到机会呢?那就只有是混乱动荡的局势,把司马师弄下去对钟会是有利的。关于钟会有意让司马师亲征遭遇不测的说法,只是个人的揣测,大家也不必太当真。
考古中国
-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三星堆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
- 中国考古界十大凶墓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考古界十大凶墓有哪些
-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是
-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是
-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是谁
- 中国十大考古排名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
- 为什么说三星堆很神秘 三星堆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视频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
-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是什么
- 三星堆发现一条蛇 三星堆不敢挖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
- 考古的人员下场都不好 为什么考古人员都短命
- 千年女尸产下14斤女婴 千年女尸腹中婴儿还活着
-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