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是如何确定托孤大臣的?为什么说临终前的他特别窝囊?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曹睿能得到一个“明帝”的,说明这个人当还行。事实也是如此,他不但顶住了和东西两线的攻击,还收复了辽东,得个好谥号也是应当的。不过这个人临终在选人问题上却有点儿,可以说是要多窝囊有多窝囊。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重。他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打算安排自己的后事。皇帝的后事,是要确定身后的继承人,也就是下一代皇帝,然后就是安排辅佐他的大臣。魏明帝任命的大将军是燕王曹宇,辅政的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等。曹宇见曹睿气息已经很弱了,就离开大殿去招呼曹肇想一起来商议事情,这时候,只有曹爽在皇帝身边。皇帝身边还有两个人,就是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这两个人可说是时时都在身边,因为时间久,又非常得信任,所以就恃宠专权,和燕王曹宇等人有很大的矛盾。可能是都知道魏明帝曹睿这时候应该干什么吧,所以曹宇要找人商量,刘放也叫过孙资来商量事情。孙资说“不可轻举妄动!”刘放说“咱俩都要下油锅了,还有什么可不可的?”于是快速来到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说“陛下病成这样,万一有个不能言说之事,应该把天下托付给谁呢?”曹睿说“你没有听说用燕王曹宇吗?”也许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许是欺负魏明帝曹睿真的没有多少时间了,刘放说“陛下忘记先帝诏书说的了吗?不得辅政。况且陛下刚病,曹肇、秦朗等人便与后宫才人护理者嬉笑打闹。燕王还拥兵南面,不允许我们这些臣子进入宫中,这就是时期的、时期的啊!现如今皇太子幼小,不能够亲自执掌政权,外面有吴蜀等强大的敌国,内部有劳苦抱怨的民众,陛下不长远考虑国家生死存亡,反而只想着自己的近系亲属和私交之人。把祖宗的基业,交给这样三两个平庸之辈,病重也有好几天了,外面的消息根本就隔断不通了,国家江山已经很危险,而皇上还不知道,这才是我们这些臣子最为痛心的。”这时候的魏明帝,已经不是那个明事理有主见的皇帝了,听了刘放话,非常愤怒地说“谁可以担当此重任呢?”刘放、孙资马上推荐了曹爽代替曹宇,紧接着又说应该召回,让他和曹爽一道辅政,魏明帝同意。刘放刚出来,可能是准备出去拟定诏书吧,曹肇进入了内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劝谏,让他不要改变主意。魏明帝这会儿怕是真没有多少力气来考虑这件事情了,只能是依着曹肇,让他传达命令停止新诏的发出。曹肇刚刚出门,刘放孙资赶紧又回到宫中,又一次劝说魏明帝,而魏明帝又一次听从了这两人的话。刘放并不放心,说“应该由你亲自书写诏书。”魏明帝说“我已经没有力气,不能亲自书写了。”刘放管不了那么多,不管魏明帝同意不同意,登上皇帝的卧床,拿着魏明帝的手,强行写下了这份遗嘱。紧接着刘放出来,大声喊道“有诏书免燕王曹宇等官职,不得停留宫中。”就这样几经反复,托孤大臣总算是确定下来了。
春秋霸主齐桓公当年任用竖刁等人,晚年病危,不但没有人关怀照料,竖刁反而把齐桓公寝宫堵死,致使齐桓公饿死。赵高把持秦宫事务,导致丞相等大臣都无法进入宫中,后政权逐渐掌握在赵高手中,导致天下大乱,最终被赵高逼迫自杀。刘放孙资虽然没有赵高那般权力,但他们最终几乎是“劫持”魏明帝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托孤大臣,而他们反而污蔑别人是竖刁、赵高,可他们又比竖刁赵高好到哪里去?史书评价说魏明帝曹睿刚毅果断,识见不凡,不受他人意见左右,这不能说不对,只不过是对平时而言,可他在临终托孤问题上也很难说是如此了。临终前的魏明帝,也许是真的没有力气了,是谁说就是谁的理,谁说他就得听谁的,临终之时这皇帝当的,是不是要多窝囊有多窝囊!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