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战绩如何?为何《史记》中把他和孙武并列呢?
说明,标题中所说的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即东迁的那一年,止于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这段时间。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故而司马光将其列为《》的开篇之作。)
之所以特别注明为春秋第一名将,是因为春秋与战国的战争,无论在战争的最终目的上,还是在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惨烈程度上都有天渊之别——春秋时代的战争是通过击败对手来达到称霸诸侯的目的,灭国与兼并不是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周天子还能得到名义和形式上的起码尊重。战国时期的战争目的则变成了获得压倒性的实力优势以夺取天下,取代周王室,故而在战斗中特别的强调杀伤和夺取土地,灭国与兼并成为是常态。,春秋时代武将的战绩统计方法与截然不同,比较的意义不大。
,在《》中将吴起和同列,足见其推许之高,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吴起所获得的战绩是否能配得上这份推许。
第一战,帮助鲁国击败入侵的齐国。鲁国无论是人口还是疆域,都远远逊于齐国,自然,处于战略劣势,而吴起为将之后,不但击败齐国,还是“大破之”,显而易见,是一场的胜利,其用兵能力可见一斑。
第二战,为魏将,“击秦,拔五城”。传入中国之前,攻击壁垒森严的城池是最困难,基本上只能靠长期围困和用人命拼消耗,故而《兵法》才有“十则围之”的说法,而吴起竟然能连下五城,显然打起攻坚战来也是得心应手的。正是由于吴起率军给予沉重的打击,迫使其退守洛水以西,饱受刺激和压力的秦国才痛定思痛,开始变法图强的。
第三战,吴起担任相期间,“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结果同样是连战捷胜,以至于“诸侯患楚之强。”百越之地多为山泽、密林,面对的是不利的地形和气候,陈蔡两国国小力弱,吞并了算不得多厉害,击退春秋时期实力排名第一的晋军,以及主动攻击跟楚国不相上下的秦国,含金量极高,可以称得上“不世之功”。
一战,死后杀人——“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叛乱突然爆发,留给吴起反应的时间肯定没有多少,他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和死亡之时,竟然还能马上想出死后的复仇计划,可见思虑之快且深。
吴起先后在鲁、魏、楚为将,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民风和方言,作战的地理范围跨度数千里,自己又是外来的客卿,其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举重若轻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吴起作为一代名将,领兵打仗几乎是百战百胜,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将自己的军事思想诉诸笔墨,变成流传后世的《吴子兵法》,其重点强调的加强战备、主张精兵等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吴起除了领兵打仗之外,在处理政务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在他担任的西河守之时,“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而在楚国国相的位置上,“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用务实的态度帮助楚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春秋第一名将,吴起,当之无愧!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