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就一蹶不振了?
763年2月,叛将自缢身亡,历时七年之久的终于宣告结束!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并没有恢复之前的强盛局面,而是一步步的走向衰落,甚至可以说是一蹶不振,最终走向覆灭。那么唐朝为何会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呢?这事和朝廷的一项错误决定有关!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翻看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朝代的强盛时期,中央集权必然是空前加强的。所谓中央集权,指的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朝廷的命令。当一个朝代衰落的时,势必会出现地方割据的局面,朝廷无力消灭割据,最终导致灭亡,唐朝就属于这种情况。
人们常说“汉亡于外戚,唐亡于藩镇,宋亡于外敌,明亡于党争”,唐朝是因藩镇割据而衰亡的,那么藩镇割据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事还得从安史之乱后期说起。话说此时唐军接连获胜,而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唐朝为了快速平定叛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
唐将仆固怀恩率领大军进入河北地区后,许多安史叛将纷纷开城投降,归顺大唐,比如田承嗣、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等人。仆固怀恩“阴图不轨,虑贼平宠衰,欲留贼将为援,乃奏承嗣及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帅河北诸郡”。朝廷为求得暂时安宁,同意了仆固怀恩的建议。
于是田承嗣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掌握六州之地;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控制七州之地;李怀仙被任命为卢龙节度使;的薛嵩被任命为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控制四州之地。四个人虽然表现上向朝廷臣服,但依然割据一方。
后来朝廷发生了一些变故,“怀仙等四将各招合遗孽,治兵缮邑;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至此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其中以范阳(卢龙)、成德、魏博三镇最为跋扈,史称“”。
“河朔三镇”俨然已经成了独立王国,他们“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经历安史之乱的唐朝,此时已经无力平定藩镇,只好进行安抚,自此就再也没法彻底将其根治。后来藩镇甚至接连挑战朝廷权威,朝廷派兵镇压,反而屡吃败仗。唐朝因藩镇问题,始终无法恢复昔日的强盛局面,日渐衰落。
到了唐朝末年,随着起义的爆发,包括、、李茂贞在内的一批镇压起义有功的将领成为新的藩镇。甚至一度被李茂贞劫持软禁,后来又落到了朱温的手中,被杀害。907年,朱温废掉,建立政权,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直到北宋时期才得以解决。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