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写了两句诗,李世民改了几个字成千古名句
古人赞美帝王将相,常会用到一个词兼资文武,或者文武双全。实际上这只是一句。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能在一个领域内精耕细作、有所成就,领先群侪,已经颇为不易,更何况是“跨界”发展。比如很多爱附庸风雅,舞文弄墨写上几句诗,但真正写得好的实属难得一见。如的“两句半”、的“欲出未出光辣达”、的“鸡叫一声撅一撅”等等皇帝的“千古名诗”,恐怕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皇帝身份的光,单从文学艺术角度而言,实在未见得有多高明。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不过皇帝中也不能说没有真正的“文化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皇帝诗人中的另类。李世民的祖上几辈,在、时期都官高爵显,公侯满门诗礼传家,自幼受过良好而系统的教育。他本人又,没有纨绔子弟常见的耽于逸乐、不学无术的恶习,其文化水准和知识底蕴,在历代皇帝中可称得上是佼佼者。
与刘邦、朱元璋等的“即兴创作”不同,李世民对于诗文的爱好是一以贯之、伴随终身的。无论在开国战争中,还是在登基之后,李世民在军国大事之余,写下了很多诗歌以抒怀寄志。《全唐诗》中,共保留了李世民的诗作将近百首。这个数量看似不多,但唐朝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大量唐朝诗作都已散失湮灭,即使很多正牌唐朝诗人的作品也已,可以确定李世民的一生诗作总数绝对不止此数。
李世民的诗作,基本围绕两个核心题材,一是战争生涯,二是宫廷生活。早年作品都与他的征战生涯密切相关,如《还陕述怀》中的“星旌分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就是对他平定河东周之战的真实写照,《经破薛举战地》的“移风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都被历代诗家视为战争题材诗歌的优秀之作。
登基之后,李世民照样写诗不辍。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记述宫廷日常生活为主。其中代表作有《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首诗生动记叙了唐朝宫廷在过年时的“守岁”习俗,笔法精致圆熟,词句华美而意味隽永,让人惊异于他这个铁血帝王的内心,竟也有如此细腻敏感的一面。
不过,李世民的诗作虽在学术界受到公认好评,但在民间却知名度不高。这主要还是由于他遣词造句都讲究精深雅致,也有了艰涩费解的毛病,让普通人感到不太好理解,远不如刘邦、朱元璋那种“大白话”风格更让人喜闻乐见。结果他的绝大部分诗作都不温不火,只有两句诗流传天下,广为人知。
这两句诗出自那首《赐》“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萧瑀,是唐朝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九。萧瑀满腹才华,为人耿直,以直言敢谏闻名。《》记载,李世民曾经说过“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并且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这首诗问世以后,很快名噪一时,其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是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不过,这两句诗并非他的首创。“疾风知劲草”一句,最早见于《》,开国功臣,对,历经坎坷不离不弃,刘秀对他说“努力,疾风知劲草”。《》记载,曾经给大臣赐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结果隋炀帝,这两句诗也少有人知,几乎无人知晓。隋炀帝是出了名的昏暴之君,其实单就文学才能而言,他并不在李世民之下,他的《饮马长城窟行》《野望》在隋唐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李世民改了这三个字,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原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未免失之于直陋,有失含蓄蕴藉,李世民把下句改为“板荡识诚臣”,“板荡”是指《》中的《板》《荡》两篇,描述了西周末年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的景象,故而“板荡”也被后人借喻为沧桑乱世。加入这个典故后,这两句诗含义虽然和隋炀帝原诗相似,但却显得更为生动传神,耐人寻味。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