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为何不如五虎上将有名呢?是武艺不行吗?
如果说时期的蜀国,最厉害的武将是,那么最厉害的武将,最厉害的自然就是了。
且不同于五虎上将,只是后人和《》里把他们合称为“五虎”,在正史的记载中从来没有册封他们为五虎上将的记载。五子良将的称呼,是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陈寿《》)
五子良将是、、、、等五人,在一方的阵营中,能够和五子良将相比的将领,就只有、、等三人,,后辈之中还有、曹休、。五子良将不同于这五人,这五人全都是曹操“家里”的人,不是亲戚就是兄弟,又或者干脆是儿子。
大家可能会有人认为我讲的不对,忽略了曹操手下武功最厉害的两员大将、,虽然这两人是武功是曹魏当之无愧的第一第二,可脑子却不太行,一直以来也只是充当曹操的保镖护卫,并不能算是统领一方大军的将军。
那么,五子良将的武功如何呢?
五子良将的武功,相比五虎上将和前面提到的典韦许褚来说,确实是稍逊一筹。如果说蜀国的五虎上将和典韦许褚武力值都是一流或者超一流的话,那么五子良将的武力值只能算是一流或者次一流的存在。
按照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武将做出的排名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
五子良将中,能够有资格进入的人只有三个张辽、张郃、徐晃。其余两人于禁和乐进,连入榜的资格都没有,事实也确实如此。
张辽是五子良将中当之无愧的第一,连关二爷都亲口承认,张辽武力值不弱于自己和二弟张飞。张辽一生的事迹都堪称是勇不可当,白狼山大战时,身先士卒杀入敌阵,刀斩单于蹋顿。
合肥之战时,张辽以以八百猛士,大破十万大军。更是自己一个人斩杀了东吴数十人以及两员大将,败宋谦、,斩。其实古时候所谓的之勇都是说着玩的,一万个人站着让你砍,累死你也砍不死一万个人。所以最厉害的武将,也顶多单挑一百来个人罢了,由此可见张辽的个人武力值之高。并且张辽杀死的人之中还有一个陈武,陈武作为东吴排行前几的名将,每逢作战皆是所向无前,却战死于此次战役,这也足以说明张辽的此次战绩,质量之高。
,张辽的武力值虽然不错,却没有什么名气,这可能是他没有多少次和名将对仗的战绩的原因。
张郃,张郃原本是手底下的大将,和齐名,是“”之一,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张郃的实力,一直以来都是得到了天下人认可的,毕竟颜良文丑一开始就是天下闻名的猛将,能和他们齐名,实力可见一斑。
而且张郃还有多次和一流名将交手的记录,在《三国演义》里,几乎和谁都能打上几十个回合,虽然大部分结果是败北,每次也都能全身而退。不过这也说明了他虽然实力不错,和一流武将还是差了点东西,比如几次和张飞交战,都是败逃而归。
再说徐晃,徐晃这人其实挺厉害的,在晚年还成功的挡住了关羽那势不可挡的攻击,成功地守住了樊城,在《三国演义》里甚至还和关二爷干了五六十个回合,不分上下。徐晃拿一把大斧头,从始至终武力值就一直不赖,白马之战时还和颜良对了几十个回合。了,最好的结果还是输。
而于禁、乐进两人,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面,都委实没有什么著名的战绩
那么,五子良将的品性又如何呢?
不得不说,五子良将的武力值确实拍马也比不上五虎上将,他们的品性,却是五虎上将拍马也赶不上的了。
五虎上将中,最著名的关羽和张飞二人,为人处世是怎么样的人呢?
《三国志·关张马黄》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
可见这两人,一个是看得起出身地位低的人,看不起出身地位高的人;一个是看得起出身地位高的人,看不起出身地位低的人。而且一个骄傲自满,一个,都好不到哪里去。
五子良将不同。
曹操说张辽“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
说于禁”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说乐进“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说徐晃“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张郃更是出了名的好儒风雅“昔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
可见五子良将的品性之优,远远强于五虎上将。
那么,五子良将的才能如何?
五子良将的武力值虽然不如蜀国的五虎上将,整体才能,尤其是统兵才能无疑是远大于五虎上将的。
张辽是曹魏一方的顶级战将,被后世称为曹魏第一将甚至三国第一将,后人甚至将和他相提并论。
徐彦伯的《登长城赋》
“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在郑观应的眼中,三国时期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位武将能够和张辽相比;
“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张辽、刘牢之、、高敖曹、、扩廓贴木儿等,战将也。”
清人赵翼
“张辽一生最著名的战绩,无疑便是合肥之战,这一战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辽这种的典范,才是真正的顶级武将胆大且心细,勇猛而周密,能揣摩上意,又能爱护士卒。不但善于战场取胜,也善于在心理战中取胜。
其实,于禁在被关羽水淹之前,才是五子良将的第一顺位人选,是曹魏的外姓第一将。于禁做事是出了名的有罚有度,严格按照章程行事,十分有规矩,而且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外姓大将,所以曹操特别看好他。
于禁处败而不乱,重军声而无私心,以法治不徇私情,所以大家也都服他,十分适合做统帅。又因为于禁秉公的名声,所以其人品也是出了名的好。
在襄樊之后,投降的于禁等于是将自己的名声给全毁了,一下从天上掉到地下,所以在《三国志》里的五子良将里,于禁只能排在第三。
其实于禁在襄樊之战以前,都未尝败绩,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而襄樊一战其实也怪不得他,不应该算作他的耻辱。
王歆
“世无百战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
魏书中也有言“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只能说成事在天,老天不让你赢,你怎么都赢不了。
张郃呢?他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且十分具有战略眼光。在张郃刚刚出场的中,他就多次提出比袁绍军事还要正确的建议,比如派重兵维护粮草,偷袭曹军,人家必有防备。可惜袁绍不听。
张郃在前期一直都是夏侯渊的辅助,虽然是辅助,他却绽放出了比输出还要耀眼的光芒。夏侯渊是一员猛将,打仗喜欢的突袭,而张郃的谨慎恰好来弥补夏侯渊的粗莽。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全靠张郃临危接管,才稳定了汉中局势。
在三国后期,张郃更是成为眼中最具威胁的人物,认为不除张郃,北伐永远无望。张郃甚至成功攻破了蜀汉的咽喉之道街亭。
《三国志·张郃传》
“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定计先把他除掉。
徐晃和张郃很像,一样的谨慎小心。
《三国志·徐晃传》
“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徐晃在曹魏阵营中都过于谨慎了,而且早期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劳,所以容易被其他人看扁。“畏慎”,有这个“畏”字,徐晃在武将圈里,名声估计比张郃更差。
乐进就是那种少说话多做事的人了,这种人无疑是很受上司喜欢的。这个“”实在是不善言谈,就导致五子良将中的四人都有各种流言蜚语,唯独乐进没有任何传言。
上级叫乐进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会提出异议,“故而无言论传世”。比如合肥之战中,张辽和李典不合,所以两人都有言论流传出来,偏偏乐进没有。他一直充当两人之间的和事佬,认为两人都说得对。
而乐进打起仗来却丝毫不含糊,在对他的记载中,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先登”、“斩首”了,是一个典型的先锋角色,勇猛型的战将,专门打头阵。这也就导致乐进只适合当执行者,而做不了指挥全局者的统帅者。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五子良将的总体评价如下
“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整体来看,五子良将的才能,确实三国里面最强的一批人。可能有的人统帅能力强于他们,武力值就不如他们,而武力值强于他们的,统帅能力又大都不如他们。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