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运动时,光绪真的给了“衣带诏”吗?
百日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封闭落后的清王朝敲响了警钟。
1898年9月,中国政治大逆转,谭嗣同、康广仁、杨锐等六君子血洒,康有为、梁等流亡海外,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戛止。
(图)戊戌六君子
在流亡海外那些年,康有为及其追随者的精神支撑是一份文件,这个文件被康有为称为“衣带诏”。康有为说,这是皇上给他的诏书,命令他逃出北京,从长计议,想法勤王。“衣带诏”是康有为此后十年政治合法性的惟一凭据,也是海外爱国华侨拥戴康有为的理由。
对于康有为的说辞,清廷并不认同,不止一次大骂康有为。,康有为照样我行我素。他的解释是,朝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皇上不但没有说话的自由,而且也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衣带诏”确实存在
一百年来,康有为等人因“六君子”的牺牲而获得道义同情,清廷特别是皇成为革命党、维新派的攻击对象,。人们往往不太相信帝斥责康有为的那些谕旨。
这显然是不合乎历史真实的。两宫之间或许有过某些不一致,但两宫在十几年,绝对没有康有为所宣扬的那样不可调和、不共戴天。至于的“瀛台泣血”,更是一个虚假的悲情故事,否则就无法理解晚清十几年的政治变革。
不过,也必须承认,康有为手里的“衣带诏”虽说不是原件,但也绝对不是毫无来历的谎言,更不是康有为的捏造,这份文件确实渊源有自。清廷尽管一再斥责康有为在海外招摇撞骗,但从未明确认定这份“衣带诏”是赝品。
“衣带诏”确有其事,这一点光绪帝是清楚的。只是这个“衣带诏”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到了康有为手里,由于相关人员都不在了,光绪帝也弄不清楚了。这是百余年来聚讼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
光绪帝确实颁发过一个密诏,只是这个密诏并不是直接颁给康有为的,而是赐给军机章京杨锐的。
密诏诞生记
1898年9月14日两宫的言语冲突,仅在政策层面,并未影响母子感情。光绪帝虽然当面辩解、顶撞,但回到寓所就有所反省。他虽然对皇太后的误解感到委屈,但他依然认为皇太后是大清的靠山,是王朝政治的把握者,他期待有人能从中斡旋,期待皇太后在明了真相后的谅解。他设想请满洲贵族最有权势的重臣出面协调,向皇太后解释他之所以如此不顾后果推动新政的苦衷。
可惜的是,这时恭亲王奕訢已去世,庆亲王奕劻已与皇太后疏远,端王载漪等王公大臣对新政多有不同看法,指望他们进行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至上的成了孤家寡人。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颇通世故人情的杨锐,希望杨锐能为他出个主意。
光绪帝之所以看重杨锐,主要是因为杨锐在新任军机章京中最为持重与稳健,而且具有张之洞的背景,是张之洞的重要亲信之一。而张之洞是皇太后最信赖、倚重的汉臣。
(图)光绪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杨锐与皇帝见面的细节,已不可能复原了,时间应在两宫言语冲突后第二天。当皇帝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后,却遭到杨锐的断然拒绝。杨锐告诉皇帝“此陛下家事,当与大臣谋之。臣人微言轻,徒取罪戾,无益也。”
杨锐的拒绝,主要是基于对体制的恐惧。清廷旧例,严格禁止官员议论、介入皇族内部纠纷,特别是汉臣更无权干预皇族事务。
或许是为了克服杨锐这一恐惧心理,光绪帝特别向杨锐下了一道密诏,以便杨锐将来不幸获罪时能得到解脱。这应该是光绪帝9月15日密诏的背景与原因,否则他们既然当面谈过,何须密诏?
这份密诏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转述这份密诏时文字之所以有出入,并非有意窜改,而是都没有看到过这份密诏原件,只是听杨锐转述使然。原文如次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累次降旨整饬,而并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情形也。
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
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
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特谕。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