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官武将都是什么性格?汉朝基因对此影响有多大?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时期文官武将枭雄身上看强悍精神传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性格就是霸气,这霸气从汉太祖高俾睨天下的不守规矩开始,到汉世宗孝武皇帝的大杀四方唯我独尊发展到了高峰,就连也一脉相承了汉朝的霸道。
虽然汉世祖光武皇帝号称“以柔道治天下”,他领着,也是一路血里火里搏杀出来的。
自从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漠北也无王庭之后,汉朝的霸气,就成了深入骨髓的性格基因,这种基因一直到后汉三国年间依然强大,具体体现就是文官高洁,武将忠诚。这些强悍的基因传承决定了他们强悍的性格,也成了枭雄们的顾忌。咱们今天就以九位为例,看看汉朝基因对三国的影响。
汉朝的文官都有一把硬骨头,三国文官骨头也不软
在汉朝,文武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是跪坐,那不是卑微,而是习惯,连皇帝也是跪坐。即使是制定的礼仪也规定丞相三公级别的高官说完事儿离开,皇帝要跪直了目送,赞仪官要高声吟唱“皇帝为某某起!”
有的比较客气的皇帝吗,比如说,在辞别的时候,还要站起身了送两步,要不是袁盎后来制止,刘恒得位周勃多磨破几双鞋。
本节说的是文官,所以武将的事情咱们下一节再说,这里先提几个比较有名的汉朝硬骨头文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董宣。
刘邦比较瞧不起读书人,但却经常被读书人怼得没脾气,就是真打架,他也未必能赢——宋朝以前的儒家都练武,本人就是一个高手。
周昌武功未必有多高,但他胆子大,当刘邦问他对自己的评价时,周昌毫不客气地扭过脖子回答“你就是个纣一样的暴君。”刘邦自觉理亏,只好讪笑着放周昌离开——谁让你骑在人家脖子上问话了呢。
《·张丞相列传》这样记载“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刘邦忌惮周昌,也不大敢招惹周昌,有周昌的庇护,吕后一直没办法对赵王如意下手。
到了时期,又出了个倔老头汲黯,虽然刘彻背地里笑话汲黯憨直得有些愚蠢(甚矣,汲黯之戆也),在正式场合,却不能不对汲黯表示足够的尊重,《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汉武帝君臣对汲黯的评价,是“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周昌汲黯的性格,传承到了东汉强项令董宣身上,那就是一点都不给皇帝的面子,甚至还有点滥用职权的嫌疑“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酷吏列传》”
细细看来,董宣杀湖阳公主的家奴,是没经过审判的,而是像把公主骂了一顿,然后把那家奴揪下车来,一刀砍了——尽管那个家奴有罪当死,董宣的执法过程,却未免有些简单粗暴,至少属于程序有瑕疵。
董宣当街斩杀湖阳公主家奴,光武帝刘秀想替姐姐找回一点面子,董宣既不给他面子,也不给他里子“想按下我高贵的头颅,门儿都没有!”其实刘秀是没真心要按下去,要是真想按,那些执戟郎中哪个不比董宣力气大武功高?
丢了面子的刘秀还破了财“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在这场按脑袋比赛中,刘秀和董宣都是赢家,明君诤臣,开创了一个盛世。
汉朝文官的高洁强硬或者说有点强悍,到了三国时期,也没有弱化,汉末桓灵二帝的“”并没有吓倒有骨气的文人,就连那个被后人诟病唾骂的,也是有一把硬骨头的,他曾经很不给的面子“(曹操)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宣帝纪》”
司马懿不给曹操的面子,也不给曹操的面子,有事没事就找茬损他一顿,要不是被人家抓住了“不孝”的把柄,曹操还真奈何他不得。
曹操曾经很伤心,因为他的老伙计、文官之首荀令君也跟他闹掰了,这位能文能武的老夫子,坚决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弄得荀彧在世,曹操都不能再进一步。
与荀彧同为大汉忠臣的,也要才肯出山,而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刘备怎么请都不去,他们不理刘备,也不理,曹操要是不拿当大旗,根本就不可能招揽那么多人才。
从司马懿诸葛亮荀彧三个人身上,我们都或多或少能看到汉朝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到了魏晋时期,就完全发生了变异,成了荒唐玩世,不管“魏晋风度”好不好,绝大多数都不肯低头,这倒是不好否认的。
汉朝的武将都想万里觅封侯,三国名将也有一颗忠义报国心
汉朝出名将,这一点连盛唐与之相比,也要略逊一筹,甚至就连坏蛋窦宪,那也是开疆拓土扬威异域的一代名将。《十七史百将传》里有二十一位名将,那么两汉三国有多少人呢?四十一个西汉九个,东汉十九个,三国十三个。
从西周开始到为止,十七朝一百位名将,两汉三国占了四成多。这说明四百多年的汉朝一直在打仗,而且基本都是在开疆拓土与异族作战。成了三国名将的榜样,就连枭雄之子,也以卫青霍去病为偶像,比如曹操那个黄须儿曹子文。
曹操是个武功高手,刺杀未遂,一把手戟抡得,硬是杀出重围跳墙跑掉了。曹操个子不高武功很好,曹彰比他爹个子高武功强“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曹彰之所以在《》里出场次数不多,是因为他基本不跟刘备打架,他一门心思专打异族,而且打得异族俯首帖耳“时鲜卑大人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
曹彰就想学老前辈卫青霍去病,对他爹称公称王都不感兴趣“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三国的名将们,绝大多数都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常胜将军,不但在正史中勇猛无比,其高风亮节也足以成为万世楷模,他两次猛怼刘备,完全是出于忧国忧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三国名将言必谈卫霍,行必循大义,八百破孙权十万为人们,但他最出彩的一战,还是白狼山阵斩蹋顿单于“建安十二年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三国志》这两段记载,让我们在张辽张文远身上,看到了卫青霍去病的影子。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尚武基因“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唐·龄《从军行》)”
三国枭雄的养成都曾想做忠臣良将,武勇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曹操致死也就是个魏王,因为破坏了刘邦“非不王”的规矩,他被骂了两千年。曹操之所以没敢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一个荀彧被他气死了,千百个荀彧站了起来,如果他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贸然篡汉,肯定会被围殴致死——就是前车之鉴,没称帝还被弄死了,自己称帝,岂不死得更快?
曹操不称帝,一开始是真不想,因为他的初衷也是学习卫青霍去病,青年曹操也有一个“万里觅封侯”之梦“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之勇,咱们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重点说说刘备和孙权,这两个人可不像演义小说里说的那样只会哭和跑,继承了汉朝强悍基因的他们,要是一对一单挑,也未必会输给唐太宗李世民。
刘备白手起家,他的偌大基业,是血里火里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典略》”
刘备百战余生,才有资格有其一。在“汉室宗亲”一抓一大把的后汉三国时期,能够让万人敌,刘备一开始靠的就是武力——如果不能打,都说自己是汉朝人,就更别提成为一代枭雄了。
刘备的舅哥孙权,也不是善茬子,他发起疯来,连老虎屁股都敢摸“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卻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无论是荀彧诸葛亮司马懿,还是曹彰张辽赵云,抑或是曹操刘备孙权,从这九位三国文官武将枭雄的身上,一眼就能看出大汉显性基因文死谏武死战,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强悍!
不管是西东两汉还是后汉三国,大汉的霸主地位从未被动摇,什么乌丸鲜卑高丽乐浪,都被打得俯首帖耳,三国群雄随便拉出来一个,就能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那个被“绣花枕头”击败的(刘备的同学),也是、鲜卑人的噩梦“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抗犯。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一个中原争霸赛的淘汰者,也是异族难以逾越的高山,这就是大汉基因的强大之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的强悍基因代代相传,永远都不会磨灭……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