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郭氏为何敢打皇帝?她最后的下场如何?
照常理说来,两口子之间拌个嘴闹个别扭很正常,如果是帝王家的家庭内部矛盾,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如果遇到了一个小心眼的,甚至能将这个矛盾上升到政治高度。
在我国古代,要说地位最高的,除却“挟天子而令诸侯”这一类的特殊情况之外,肯定是一国之君了,而且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亲儿子,反了忌讳,一样是死啦死啦地,至于后宫的那些妃嫔们就更不必说了,打入冷宫都算是轻罚。
但偏偏就是又不开眼的,有位皇后,就结结实实的扇了自己丈夫一巴掌,在现在看来或许很正常,但那时却已经是惊天的过错了,因为她的丈夫不是别人,而是,一国之君啊。明道二年的冬天,那时一个不太的日子,才得以亲政不久的宋仁宗,就惨遭皇后的毒手,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借郭氏一百个胆儿,她也不敢打皇上,这其实是她的无心之举,纯粹的意外。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宋仁宗身上,他那时只对尚美人和杨美人宠爱有加,对我们年轻的郭皇后却非常不感冒,原本这也没有什么,可那尚、杨二位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在宫中非常的骄纵,郭氏本就因为受到冷遇的缘故,对她们非常嫉妒了,她们居然还当着宋仁宗的面羞辱郭氏,郭氏虽然不得宠,但好歹也是母仪天下的正派皇后啊,这要是忍了还怎么在后宫待下去,伸手就想给尚美人一记嘴巴子,赶紧上前挡住自己的美人,结果这一巴掌没扇在尚美人的脸上,却落在了皇帝的脖子上,还留下了一个痕迹明显的手掌印。
要是宋仁宗摆摆手,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毕竟后宫就像是他的家,家庭内部矛盾不需要计较的那么仔细,简单的处理一下,世人也不会说什么。但他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将这件事无限度的放大,从家事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上来,参与其中的还有当朝的宰相,宫廷中的一位宦官,以及包括在内的两位谏官。
所谓无利不起早,那么这些人又都抱着什么目的参与到这起事件中呢?先说时间的发起者宋仁宗,他所图的无非是当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摆脱自己亲生母亲带给他的束缚。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母亲只能为他在金銮殿里亲听政事,而且这一听还就上瘾了,都说权利是把双刃剑,尝到了甜头的皇,处处限制自己的儿子,还在朝廷安插亲信,让他这个皇帝当的是不称心不如意,束手束脚。
终于,在明道二年年初,皇太后让已经长大的他亲摄政事,然后自己就去地府报道去了,被压抑许久的他,像是鸟儿一般,就差在天上飞了,没有人管束的生活可谓是快活至极,夜夜笙歌,沉迷酒色。在朝廷中,逮着个机会就将皇太后提拔起来的势力剔出,无论官大官小,全都罢免罢免,将皇太后的影子在朝廷中完全扫除。
大家还记得前文所谈到的“耳光事件”吧,不偏不倚,正好就是在这个当口发生的,当时他因为皇太后的缘故,才被迫将郭氏立为太后,也算是“太后派”,这一巴掌打下来,她也算是紧紧的用身体抵在了宋仁宗的枪口上,这要是不开枪,简直都对不起这老天爷给的机会。而且她自以为仰仗皇太后,在后宫飞扬跋扈,在皇太后死后仍旧不知道悔改,所以被废其实也是早晚的事。
关于废掉郭氏皇后的观点,当朝宰相是表示支持的,他是宋仁宗的心腹,之前罢免太后派的时候,他没少跟着出馊主意,不过正所谓狡兔死,你一个打工的比老板还聪明,那公司还容得下你?也罢免咯。后来宋仁宗发现除了他自己也没什么能信任的了,其他都尿不到一个壶里,还不到一年又让他官复原职。后来吕夷简知道,提议罢免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郭氏,这更让他坚定了废后的观点,没少给宋仁宗进谗言。
宦官阎文应,是宫里的大总管,是把宋仁宗的要求当成最高指令,他见皇帝已经动了废后的念头,索性就再添几把火,事成之后还可以讨得皇帝的开心,所以他贪图的就是地位,当一个下人中的大红人。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谏官们,贪图的就很简单了,无非是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这是属于他们的职业道德,在职场上却根本行不通,那时宋仁宗的废后之心已决,他们而受到了惩罚,所以凡是敢跟皇帝对着干的,一飞冲天的不多,挨处分的却。
至于这场事件的参与者——尚、杨两位美人,也因为受不了朝廷内的的舆论压力,宋仁宗只得将他们撵出了皇宫,成为了废后事件的牺牲品。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