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王朝中明朝庸君最多 明朝为何还能立国三百年
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最潇洒,接下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欣赏。
除了、等荒唐的乱世外,正统王朝中数明朝的庸君最多。令人疑惑的是,明朝数百年间诞生了数十个无为之君,为何还能立国三百余年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明朝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政治机构——内阁。
案改变了明初的官场,为了整顿吏治,废除了宰相和,巩固了中央集权。原本由中书省掌握的阁权被平均划分给了,而皇帝又拥有着直辖六部的大权。可以说,明初的皇权,比任何时期的皇权都有分量。
,虽然万千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但军国大政何其多?以皇帝一人之力如何能管得过来呢?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力亲为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分身乏术,无法面面俱到。故此,洪武皇帝设立了“文华殿”一职,由几名信得过的老臣来担任。
虽然,“文华殿大学士”只是正五品,在中央算不得什么大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很高。此职名为“大学士”,却更像是皇帝的“秘书”,这也正是明朝未来内阁的雏形。等到靠着暴力手段当上皇帝后,虽然也曾像父亲一样试图亲力亲为,但常年征战在外的他根本无法兼顾军事与政治,所以他不得不派人入主文渊阁,帮助他处理政务。
不过,这时的明朝内阁却仍无实权,正所谓“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阁臣的权力非常有限,实际的权柄仍被掐在皇帝手里。朱元璋、朱棣这两位皇帝之后,明朝的有为之君便屈指可数了。到了明朝中期,皇帝的性格普遍懒散贪玩,所以阁权逐渐与皇权持平。
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都需经通政使司分类汇总,然后递交到司礼监手中,由交给皇帝“过目”。皇帝看过的奏折,大多被送到内阁,由各位阁臣投票决议。决议以后,阁臣会将处理意见写在奏折上,折子被递送到皇帝手中进行批阅,下放到六部或地方机构执行。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明中期的皇帝都是怎样的庸人,这些皇帝基本不插手内阁事务,递送到手里的奏章也只是“过目”了事。对于有些皇帝来说,甚至连“看一眼”都嫌麻烦,干脆全权甩手给内阁处理。
明内阁的完善,让皇帝的政务变得无比轻松,甚至无需处理政务,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享乐上。由于阁臣相互制衡,所以即便皇帝再昏庸再缺心眼,也不会对国家机器的运转产生太大的运转。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万历皇帝三十年未曾早朝,而国家的发展依旧。就算皇帝老子几十年不上班,明朝仍完成了平叛、平倭的壮举,这是其他朝代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活得最舒坦?
无疑是明朝。
后主喜欢诗词书画,玩儿丢了江山,成了兄弟的阶下囚。每天钻研瘦金体,却让金人抓到北方羁押半生。
再来看看明朝的皇帝老子,嘉靖帝一生痴迷于,每年花上百万两银子炼制丹药;穷兵黩武,喜欢封自己为征北大将军四处惹事;是个出了名儿的,他的木工活精湛到一件工艺品卖到一千两白银。
有人说,明朝皇帝的昏庸糊涂,都是清朝统治者恶意篡改或臆想的。不过,任何篡改和臆想,都不可能空穴来风。明朝皇帝的生活,是所有昏君都梦寐以求的。他们能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受到舆论的谴责,且国家也不会灭亡,反倒会正常发展。
可以说,有了内阁制的存在,明朝的皇帝甚至成了“”的“国家代言人”。只要内阁一天不垮台,国家机器就能正常运转下去。从这就能看出明朝内阁的先进之处。,阁权的膨胀,势必会对皇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明朝皇帝虽然庸,但并不糊涂,沉迷玩乐不代表撒手不管,利用宦官便是明朝皇帝的高明之处。在东、出台后,对内阁起到了一定弹压的作用,让明朝官场呈现一种微妙的平衡。
总而言之,内阁制让庸君倍出的明朝得以延续三百年,这种别样的“无为而治”在整个封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参考资料
【《明史》、《明朝内阁制度》】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