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宦官王振,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奇闻网小编来说说王振的故事。
土木堡之战中,王振这个祸乱大明十几年的奸佞终于死了,由于他的愚蠢,十几万明军、数十位文臣武将以一种毫无价值的方式战死在那里,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也随之终结。
虽然王振是死了,但关于他的死因却是,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事本末》中记载王振被护卫将军所杀;
二、《殊域周咨录》中记载王振被瓦剌所杀;
三、《明史·王振传》中记载王振被乱兵所杀;
四、《明史·瓦剌》中只说了三个字——振亦死;
五、《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说王振是‘自刎而死’。
关于这五种说法,《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最详细,因为它不仅指出了王振就是被护卫将军樊忠所杀,还给出樊忠的具体动机——为天下诛此贼,所以这一说法也就成了流传最广的说法;
《殊域周咨录》中的说法最让人难以接受,既然大奸佞王振是被瓦剌骑兵杀的,那他不就成了‘’,难道战后还要给他追认个‘烈士’?这让那些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士卒和文臣武将们如何能瞑目!所以这一说法受众面最窄;
《明史·王振传》中的记载最有意思,既然王振是被乱兵所杀,那么这个乱兵有可能是明军,也有可能是瓦剌骑兵,所以这一说法等于什么都没说;
《明史·瓦剌》中的记载最简略,‘振亦死’三个字给人的感觉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难道杀死王振的既不是瓦剌骑兵,也不是明军。所以在战歌看来,这一说法似乎是为了证明一种说法的真实性;
《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的记载最具说服力,作为土木堡之战中跟王振距离最近的一个人,定然知道王振的死因,并且这个碑文是明英宗复位后给王振建‘旌忠祠’时所写的,这个时候的明英宗毫无必要在王振死因这个问题上撒谎。所以这一说法最有可能是真的。
我在心理上更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因为只有这种说法才有的感觉。我们看《明史·王振传》中记载的说法,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在表明王振被樊忠所杀和王振被瓦剌骑兵所杀的说法都对,既然对的话,那它为什么不明确指出,反而是用一个模棱两可的‘乱兵’,所以这种模棱两可实则是对这两种说法的否定。
再来看《明史·瓦剌》中记载的说法,仅仅指明王振是死于土木堡之战,关于他的死因却是讳莫如深,而这实际上是再一次否定了王振死于明军或瓦剌骑兵这两种说法。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振的死因可就真成了谜,因为战歌实在难以相信王振这个奸佞小人在兵败之时有‘自刎而死’的勇气!看看史书中的记载,那是何等的英雄人物才有勇气在兵败之时自刎而死,比如乌江自刎,虽然他是‘相争’中的失败者,他的举动却让人们心中的敬佩和惋惜油生。
正是想到了项羽乌江自刎,战歌才明白了,也许《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记载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导致《明史·王振传》中记载的模棱两可和《明史·瓦剌》中记载的讳莫如深。所以不管王振到底是怎么死的,他都不可能是‘自刎而死’。
既然明英宗所说的是对的,那为什么王振的真正死因不会被记录在史书中呢?因为王振已经被定性为奸佞;因为需要王振为土木堡之战的惨败负责;因为明英宗的儿子是。
尽管想明白这些,但我心中还是更愿意接受‘王振被樊忠捶死’这种说法。同理,之所以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不也是因为人们心中都只愿接受这种说法。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