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掌百万雄兵,为什么就乖乖投降了?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联合起来,杀掉和李元吉以后,李世民立刻派尉迟敬德去宫内找李渊。当时尉迟敬德也只有一个人,虽然“擐甲持矛”,但他肯定也不敢杀李渊,而且也不一定杀得了。再说了,李渊那时候还掌控着天下兵权。只要李渊一声令下,让侍卫把尉迟敬德拿下,再调集天下兵马攻打李世民,李世民肯定不是李渊的对手。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渊当时有那么好的条件,手上还掌控着,为什么竟然轻易地就投降了李世民,交出兵权,并且还迅速就交出了皇位呢?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有多大的矛盾,但那也只是矛盾而已。就算把权力让出来,也不算一个大事。礼让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李世民却竟然残忍地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害。
这种手足相残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作为当父亲的人来说,必须对李世民进行严厉的处罚。就算他自身受到了威胁,他也不能容忍有人这样做。更何况,当时就一个尉迟敬德在,他也没有受到什么样的威胁。他为什么不做公平正义的事情,反而把兵权皇位都拱手交给李世民呢?
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先复盘一下尉迟敬德进去时候的情况。
《》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就是说,当时李渊在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前去对质的时候,闲得没事干,于是轻松愉快跑去湖中泛舟。这时候,尉迟敬德进来了。这里说的是“直至上所”。当时李渊在湖里,尉迟敬德是站在湖边和李渊说话,还是登临船上,这里并没有明确说明。
不过,我认为尉迟敬德登临船上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尉迟敬德确实登上了李渊的船,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身边,向来是不缺少侍卫的。侍卫必须紧紧跟随皇帝,确保皇帝的安全。
既然李渊当时还在泛舟,说明他一点儿也没察觉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没有发现出问题,说明事发现场与李渊泛舟的地方隔得比较远。既然隔得比较远,尉迟敬德从事发现场到李渊的船上,这中间一定走过很长的路。
要知道,尉迟敬德当时是手拿武器,穿着铠甲的。这样的装束,就是一种“造反”的表现,难道沿途的侍卫没有发现,因而阻止尉迟敬德吗?
的时候,假称宫中有盗贼,让太子等三个皇子带刀进去抓盗贼。当李瑛等三人带着刀进去的时候,武惠妃却让唐玄宗看见这一场景,并说这三个人在造反。这使得唐玄宗最终废杀了李瑛等三个皇子。
唐玄宗因为看见亲儿子在宫中手拿武器,不惜废杀亲儿子,可见这件事有多么严重。
既然这件事如此严重,而尉迟敬德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宫中。这样反常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宫中的侍卫,包括李渊身边的那些贴身侍卫,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全成了李世民的人。
而且,不但侍卫们成了李世民的人,李渊身边的大臣,也都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人。当尉迟敬德来到李渊身边,对李渊说,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李世民已经把他们给杀掉以后,当时李渊身边的大臣和陈叔达立刻就对李渊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大家看看,这两个大臣立刻帮助李世民说话,说李建成、李元吉这样做,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两个人没有功劳,反而多次伤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应该“诛之”。还让李渊赶紧交出兵权和皇位,让李世民去处理善后的事情。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称呼是“建成、元吉”,而尉迟敬德刚才说的还是“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呢。
我相信《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不会乱写称呼,他这样写,显然就是表明,实际上萧瑀和陈叔达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是李世民身边的人。
从这里可以,李渊实际上已经被完全控制起来了。表面上只有尉迟敬德一个人,实际上身边无处不是李世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虽然手中有百万雄兵,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可能调动,根本就无法把命令发出去。,他能干什么呢?
,李渊也看到,既然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一切,如果在那时候贸然下达命名诛杀李世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他和李世民两败俱伤。他们两败俱伤,可能他们李家的江山,也就落入别人的手里了。
思来想去,李渊只得昧着良心,忍了那口气,把兵权和皇位都交给李世民。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