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为何会出现地方“积欠”的问题?真正罪魁祸首
今天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地方“积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十八年奏销案确实一口气革除了一五百一十七名江南绅矜的功名,大家知道这么大动静,江南士绅一共补缴了多少税款吗?
49105两白银!
而当时江南一共积欠户部500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清朝一口气革除了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名绅矜以及二百四十名衙役被治罪,结果也就收缴4.9万两白银的积欠,占全部积欠的1%。
事实上明清地方“积欠”真正罪魁祸首是不合理的税收分配制度,而不是士绅拖欠。
地方积欠也就是所谓的地方亏空一直到用“耗羡归公”的方法才暂时得以缓解,而所谓的“耗羡归公”不过是开征一门新税而已。
事实上所谓明末朝廷没有钱真的是开玩笑,根据学会理事,唐文基教授大作《赋役制度史》里就披露了,以明十六年为例,如果算上存留、起运中的本色米、加征的练饷,当年实际财政总收入是2740万两白银。
而清顺治十三年,即使算上存留,清廷全年财政总收入不会超过2400万两白银。
明末之所以显得财政没钱,最主要是因为明朝因为要赡养宗室,起运和存留的比例是5:5,而且人丁银也不纳入起运范畴,这样就显得明朝中央财政没钱。
而清朝从顺治年间开始,因为不需要赡养宗室,大幅度提高起运比例,起运与存留比例高达8:2,而且人丁银等差役折银都被纳入起运范畴。
换句话说,清朝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是尽量不给地留钱,加大起运比例,让中枢尽可能多地掌握财富。
,更为重要的是清军在顺治年间一系列军事行动极少遭到类似“”、“浑河之战”、“”、“一片石之战”这样式的惨败,使得清朝财政还可以勉强维持,不至于破产。
,回到正题,为什么不足二十万清军可以统一天下?
很简单,两个原因。
第一,精兵比例不一样,根据徐光和吴襄的说法,明朝卫所兵精兵比例只有2%,边军3%-5%;而清军因为其军制,精兵比例可以达到30%-40%。
明朝天启末年明军在册士兵大概85万人,即使按照边军比例,真正可以和精锐抗衡的只有25500人,还分散在关外与关内两个战场。
所以,萨尔浒之战后每一次明清之战,表面上看是明君人数占优,但事实上每次都是明军以少打多。
第二,实话实说,明朝民众乃至军队当时普遍害怕少数民族士兵。
有几个例子
1、多尔衮和吴三桂进入京师后,多尔衮就让吴三桂交出手里的少数民族战士,吴三桂上交了一千多户;
2、明朝农民军不害怕明朝普通政府军,害怕已经归化200多年的蒙古降人组成的达官军,听到达官军来了就避而不战。
3、明末奏折里充斥着(明朝边军)夷丁“”、“无坚不摧”、“弓马娴熟”的评价,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明朝官员心里确实认为夷丁能战。
4、清朝南下时,就给江阴派了一个外带两名苏州衙役冒充的满洲兵就把江阴全城都吓住了,如果不是“”逼得江阴士绅走投无路,清朝就靠两个冒充的满洲兵就能稳定控制江阴。
5、郑成功麾下的西方传教士记载了他观察到的郑清陆战,他说郑成功的军队在陆地上被骑着马的士兵轻易地砍死,然后就溃散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