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要废除藩镇制度?有哪些影响呢?

考古学 2022-06-17 16:15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藩镇是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唐朝后期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导致唐朝灭亡。建立后便废除了藩镇制度。宋朝为什么要废除藩镇制度?为什么说废除藩镇制度是宋朝最大的决策失误?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唐朝经过后,逐渐形成了的局面,并且持续一百多年,这导致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是五代出现分裂的原因。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才废除自唐朝以来的藩镇制度,有效的维护国家统一。似乎藩镇制度有害而无益,而且它必将导致分裂。

  不过古人却不这么看,在北宋灭亡后,吸取历史教训,对张所说国家定都于汴梁,以河北为屏障,如果朝廷当年在河北布置藩镇把守,那么金兵就不可能在时、直抵汴梁了。正因为北宋废除了藩镇,将重兵都收在都城附近,所以金兵南下时才没收到多大的抵抗,两次进攻都只在汴梁附近才遭受宋军阻击。

  在末年,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宋朝军队积弱与废除藩镇有关。他说“本朝惩五季之乱,削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寖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

  宋朝为什么要废除藩镇制度?

  《》记载,宋太祖与商议,认为五代战乱与藩镇制度息息相关。所以下令削除藩镇兵权,没收其租赋。如果边境有警,则由中央直接派军征讨,平定战乱后,士兵回归朝中宿卫,将领各还原路。

  当时朔方的李彝兴、灵武的冯继业都被迁徙到内地,没法再世袭本镇。,朝廷与交兵时,陕中的部队与粮草都不是取自本地,而是由朝廷统一调拨,这导致了将士疲于奔命、粮草运输漫长而艰难的问题,军队的机动性非常差。

  宋朝废除藩镇的本意是将兵权与财税收归中央,以便统一指挥,此所谓“兵为天子之兵,郡不得而有之”。也就是说宋太祖与赵普的逻辑是这样国家犹如一个人的身体,中央是大脑,郡县是手足,为了使手足接受大脑的指挥,就得让其萎靡不振,失去力量,这便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了。

  如果手脚软绵无力,那么即使它们不会对抗大脑,但大脑又怎么指挥得动它们呢?中央牢牢地把握了军队与赋税,地方既无兵马、也无钱粮,一切都得仰仗中央,那也就失去了自卫的能力。特别是边疆地区,无法抵御的进犯,只能干等朝廷的援军到来。因而在与西夏、辽金的对抗中,宋朝军队都显得软弱无能。宋太祖与赵普废除藩镇,其初衷是为了避免地方分裂,却也矫枉过正,把地方弄得无力。

  在宋真宗时期,废除藩镇后的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自从宋太祖平定江南后,国家统一,江淮诸郡都毁掉城隍、撤掉武备,几乎是不设防了。当时的行政长官全是文人,他们虽然号为长吏,实则形同旅人。

  因为这些文官在短暂上任后就会调职离开,在当地找不到归属感,自己的祖宗、家口、田产也不在此处,一旦有敌人入侵,他们便会落荒而逃,或者不战而降,并无为国家固守疆土的使命感。所以经常发生一伙强盗攻入州郡抢掠的事,正应了陆机的话——“一夫纵横,而城池自夷。”

  对内来说,藩镇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主要造成三个恶果城防长年失修,城守不坚固。在中央到达之前,地方的杂牌部队没有坚守城池的能力;兵杖不够完备,天下的兵甲精锐都收集在都城周围,地方的武库常常是空虚的;军纪松散,士兵缺乏训练,他们与将领间互不熟悉;

  这些恶果在北宋末年都显露了出来,仅率领三十余人,便可纵横州郡,往来剽掠山东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数月,便攻陷了几十座州县,威震东南,地方军队对他毫无办法,直到中央派兵来才能将其剿灭。

  对外来说,废除藩镇制度后,危害就更大了。国家重兵全都聚集在汴梁一带,与元昊交战时要频繁调兵遣将,以中国之势竟然不能对抗一方之党项,反而劳民伤财,最终也只换来和议而已。至于河北的防务则更差,金兵快速推进到黄河时,感到的顺利,不禁笑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岂得渡哉!”

  可见,废除藩镇是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边疆地方无兵无粮,一切皆仰仗中央,这也便失去了单独对抗内部叛乱或外敌入侵的能力。宋朝废除藩镇实为矫枉过正,它矫了五代割据的“枉”,却过了唐朝藩镇制度的“正”。

  唐朝建立初年,便劝唐太宗不要广立宗室,以免分了中央的权。结果专权时,唐朝宗室都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高祖与太宗的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唯一起兵反抗的只有李勣的儿子李敬业,李勣并不是唐朝宗室,他本姓徐,只是被赐而已。

  时期,为了,便设立了十大节度使,形成固定的军区,赋予地方充分的兵权与财权。,陇右节度使大破,收复河西九曲之地;安西节度使平定小勃律,一直远征到中亚地区;朔方节度使则歼灭了后,在做范阳节度使时,也威慑住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政权。

  由于玄宗后期殆政,中央对地方逐渐失去控制力,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而朝中的大臣、又常与安禄山为敌,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中,藩镇制度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一面。

  除了河北的范阳、平卢、河东藩镇之外,其他藩镇并未随着安禄山作乱。所以若非哥舒翰兵败潼关,安史的部队将被各大节度使包围在河南与河北之中。义军领袖颜真卿正打算切断叛军在两河间的联系,而河东节度使也打算进攻范阳,覆其老巢。潼关一败,便使战局全部扭转,内乱时间被迫延长了。

  安史之乱的最终平定也离不开藩镇的力量,河南节度使张巡坚守睢阳,抵御叛军进入江淮的步伐;唐军先后组织十节度使收复两京,、仆固怀恩、李光弼等都立下。

  唐朝因控制不住反叛的藩镇而陷入内乱,也幸赖忠诚的藩镇而重新统一。后来河北三镇不奉朝命,德宗屡次出征未果,但一当王武俊等改听朝命,叛乱者便立即被诛灭;时,也因王承宗归国,田弘正禀命,才得以实现中兴。

  唐末,与秦宗权的义军遍布,从广州一直游击到长安,逃亡蜀地,大唐之所以没有亡国,还得依靠藩镇的维持。河东节度使、宣武节度使、感化军节度使时溥就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唐之所以亡,在于藩镇失控;唐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由依赖于藩镇间的扶持。

  藩镇对于唐朝来说,有利亦有弊。弊端表现在只要中央弱势,就有会部分藩镇取霸一方,不听号令;而利益表现为藩镇对外可以抗击强敌,开疆拓土,对内可以镇压叛乱,羽翼中央。所以,只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坐镇,就应大胆放权,发挥出藩镇的力量来。

  宋朝的统治者却对藩镇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将五代纷乱归结为藩镇制度本身,没有意识到五代是徒有藩镇、没有中央的结果。所以宋朝人矫枉过正,建立起了只有中央、没有藩镇的新制度。就好比一个人为了避免抓狂,不得不捆住自己的手脚。他虽然不再自残,却也如同废人一般。

  在唐朝末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可以肆意欺辱契丹人,使其十余年不敢犯塞;时契丹向朱温进贡方物,请求称臣;而庄宗可以在南北两线作战的时候,抽出兵马来奔援幽州,大破契丹军。

  后来,契丹趁中原内乱,才得以废立,他们俘虏少帝时,不敢久留中原,匆忙的撤兵了,这是顾及到四周藩镇国家的缘故;柴世宗大举讨伐契丹,,收复了三关之地。,自从北宋建立后,为什么倾尽中国之力也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呢?这是因为桥枉过正,废除藩镇制度,导致军事力量积弱的结果。

  北宋把精锐部队全部收归京畿,强干弱枝,军队的主要作用是保卫都城,而不是对外征战。高粱河之战前,宋朝军队才刚刚灭亡,便下令进攻辽国。那时后援都要从京畿抽调,粮草和武器也是由汴梁调往,可见宋朝在边关地带的后援很乏力。越往北推进,补给线会被拉得越长。当进抵高粱河时,宋军早已是强弩之末了。

  辽国人拥有优势,坚守城池,以逸待劳,能及时驰援是获胜的主要原因;而预备兵力不足,部队疲困交加则是主要败因——归根起来就是没有边境藩镇的后援,一切皆仰仗中央,拉长补给线的恶果。

  所以说,废除藩镇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它大大地削弱了宋朝军队对外作战的能力,也使各州府的守备能力下降,宋朝的人民被解除了武装,完全依赖朝廷的援救。当敌人来临时,不是弃城而逃,便是任人宰割。完全废除藩镇制度,正是宋朝军队积弱的病因之所在。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