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不下县什么意思?古代吏员地位为何越来越低?
关于华夏历代王朝对基层的治理,有一个著名的所谓“皇权不下县”的概念,意思是朝廷对县城之外的广阔乡村,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让当地的宗族士绅们用乡规民约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官府的赋税徭役之类任务、不发生什么恶性案件,地方官们是不会下基层的。应该说这种状态用来形容明清这样王朝衰微的时代,确实有些道理,对、这样强势王朝来说,就不一定正确了,相反早期王朝对包括乡村在内的基层,都是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度的。
而导致朝廷对基层控制衰减的一大主因,则是古代吏员的地位越来越低导致的。无论哪个朝代,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的数量都是十分有限的,哪怕是以“冗官”危害著称的,其官员总数也不过数万,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没有实权的恩荫和挂名虚官。而具体到某州某县,官员就更少了,显然要有效治理地方需要给官员们配置众多的助手下属才行。这些助手一般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官员自己征辟的僚属、另一种就是朝廷任命的吏员,前者并无定制,后者则有编制上的要求。
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官制和法例繁琐但严谨,地方吏员也是庞大精密的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使得秦律能推行到全国的每个角落,而此时吏员和官员都是一体,只不过层级不同而已,理论上底层吏员也有上升为朝廷大员的机会。之后的汉朝虽然官制律令都比秦朝大大简化,但官吏之间也同样没有严谨的分界。小小的吏员也完全由可能通过举荐、征辟、察举等各种方式上升为官员,汉朝能通过对乡、里、亭等基层机构对乡村有效掌控。
魏晋时情况略有不同,以门第定高下的“”让中高级官职被高门贵族垄断,但低级官员和吏员则继续由寒门庶族充任,对乡村的控制力度并不低,反而因为分裂状态的存在而有所加强。隋唐王朝开创了取士制度,打破了垄断官位的局面,而吏员既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依靠资历积累升迁为官,所以隋唐前期能有效地动员起举国资源、大力。这种局面直到赵宋王朝建立之后才有了根本改变。
宋朝是科举出身的文臣完全掌控朝政的第一个朝代,此时基层的吏员虽然娴熟政务,却被士大夫视为贱役、官吏之间开始变得界限分明。真正让这种界限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的,还是在。贫苦农家出身的憎恶基层吏员的贪腐横暴,不仅严格限制其编制、而且封闭了他们上升的通道,胥吏子弟是无法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但这反而让胥吏们完全控制了底层社会,数年一任的地方官们只能依靠他们来执行政令,从而大大降低了朝廷对乡村的管控,之后的更是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