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而非自己的子嗣呢?
在古代时皇位的传承一般都是父传子,更甚者直接孙辈,但在时期的做法是在有些令人费解,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还不少,有四个。虽然长子和三子早亡,但次子和四子赵德芳可都是活得好好的。但为什么他却直接把皇位传给弟弟了呢?
公元976年,即开宝九年十月,太祖病重,宋皇后派亲信宦官王继恩召见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谁知王继恩把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召进了宫。当时宋皇后问王继恩“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来了。
史载,赵光义进入寝殿,“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随后宋太祖去世,“斧声烛影”遂成了千古疑案。
什么是柱斧?应是礼器玉斧之类。《朱子语类》说“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
之光义即帝位,赵光义究竟有没有弑兄夺位的向来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热点。
赵匡胤陈桥兵变拥立为帝后,迫使小禅位,然后南征北守定宏图,结束的混乱局面,而后,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而不曾杀一员大将,在历朝历代鲜有先例,他以仁德治天下,所以在皇位继承上仍以宋朝基业为先,他不愿自己死后叔侄之间应皇位之争而互相杀戮,有书君认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匡义有以下原因:
一、赵匡胤明察秋毫,知道其弟赵匡义的能力超过自己的儿子,是皇位继承的最佳人选。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个超乎寻常的智者,陈桥兵变便是其弟赵匡义和二人为主角,拥立他为帝,赵匡胤明察秋毫,深知赵匡义的能量,军功卓著,也明白这么多年的历练,赵匡义已羽翼丰满,又掌管皇宫侍卫,而且其弟赵匡义胸中早有丘壑,对朝中文臣武将多有结识,有相当高的威望,完全能驾驭众臣。
而自己两个儿子中大儿子赵德昭胆小懦弱,既没军功,又不懂权术,小儿子赵德芳年龄尚小,更不谙朝堂之事,两人均不是叔父赵匡义的对手。
强大而有志于帝王之位的弟弟和两个还无力与之抗衡的儿子选谁做接班人,赵匡胤选择了前者,因为宋太祖心中有杆称,那就是保证宋朝基业稳定。
宋太祖见证了后周的灭亡就是主少国疑,前车之鉴,他不能重蹈复辙,他不希望的大宋,因自己对儿子的爱而葬送。他知道如果是选中了儿子为继承人,很可能会引起皇位之争,那么一场政变,,在所难免。因为他知道弟弟赵匡义才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
赵匡胤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先想到的是大宋的基业,是尧让位于舜一样的举措。
二、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之间曾有金匮预盟,赵匡胤遵守盟约传位于弟。
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是一母同胞,都是杜所生,杜太后看到后周的灭亡经历,在临终前叮嘱赵匡胤,记住历史的教训,要把皇位托付给实力雄厚的弟弟赵匡义,以免出现少主疑国的防患。
她要求赵匡胤书写好传位召书,放入金匮之中,杜太后亲眼看到召书入匮才合上了双眼,后世称为“金匮预盟”。
赵匡胤信守诺言,在自己临终前,找来赵匡义喝酒,嘱咐他继位后善待两个侄子,赵匡义领旨回府。谁知第二天便接到太祖去世的消息,急忙赶至宫中,然赵匡胤并没有留下圣旨,让谁继位,只有赵匡义有“金匮预盟”,于是顺理成章,登基称帝。
赵匡胤遵从母命,至真至孝,信守承诺,传位弟弟。不愧为一代圣君。
三、赵匡义有志于帝位,买通宦官王继恩,得先机而得位。
赵匡胤死时才五十岁,死得太突然,他都没立太子,更没有留遗旨,当时的宋皇后25岁,侍寝在侧,她属意小儿子赵德芳为继承人,
于是派宦官王继恩找第四子赵德芳进宫来料理后事,这个宦官却多次得到赵匡义的好处,知道他的心思,王继恩没有听从宋皇后的命令,根本就没去通知赵德芳,反而去了晋王府找到了赵匡义。
赵匡义立即带了御医陈德贤进宫,宋皇后以为赵德芳来了,扭头看到了晋王赵匡义,心知肚明,大势所趋,只好做了顺水人情,对赵匡义说:“我们孤儿寡母,请以后多关照。”
太祖去世第三天,晋王赵匡义继承了帝位,权力更替一切顺利!
赵匡义违背常理继位,朝堂平静如常,国家无动荡不安,赵匡义早就做好了继位的功课,朝堂内外都是他的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可见一斑。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既有赵匡胤为宋的江山社稷稳固考虑的因素,也有赵匡胤信守母后承诺尽孝的因素,更有赵光义自己的争取的因素,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识时务,才让权力更替没有任何血腥味,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无流血事件的一次“政变”。
公元前979年七月,赵光义亲帅大军攻打辽燕京,在高粱河战役中,赵光义中剑受伤,下落不明仅一天,军中就有将领欲立随军出征的太祖之子德昭。在当时观念里,人们依旧觉得德昭该继承皇位。
此事之后,德昭为赵光义所不容,被迫自刎而死。
《.宗室一》记载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
开宝六年,德芳也死了,年才二十三岁。
赵匡胤有五个兄弟,两个早亡,除了赵光义,还有魏王廷美,本名光美,后也被有人告发“有阴谋将窃发”,后贬到房州,不久去世,年三十八。
一个弟弟,两个侄子,年纪轻轻就相继去世,在后人看来绝非偶然,分明是赵光义在清除后的存在的障碍,之后他的子孙得以顺理成章的继位,延嗣绵延!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