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国号不是契丹就是辽 辽朝为什么总是换来换去
对国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与此前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不同的是,辽朝的汉化程度很高,实现了高度的文明,进而与南方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并立于中华大地上。当年有一位辽朝宣称,我辽朝修习中原文化典章,以至于彬彬有礼,不异于中华。故而辽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辽朝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辽朝的国号究竟是什么。根据宋代的文献记载,辽朝的国号曾经先后又多次变化。公元916年,称帝建国,国号为大契丹。辽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那么辽朝的国号为什么要在“契丹”和“辽”之间变来变去呢?
以往的历史学家往往以为,“大辽”和“大契丹”两个国号是一种替代关系。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历史学家提出了质疑。现代历史学家的看法是,辽朝初建国时还是一个以契丹人为主的游牧国家,故而称为“大契丹”。公元983年,被割让给北方的契丹国,于是辽太宗就在这个以汉人为主的地方建立了新国号——辽。
公元947年,辽军南下,灭石晋政权,辽太宗宣布将晋国改称为大辽,实际上意味着大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原。但太宗北归后,中原很快易主,辽又缩回了燕云十六周的范围,而辽朝本土仍然称为大契丹。
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2年),取消了“大辽”国号,统一改为“大契丹”。此后又在公元1066年,改回“大辽”。有历史学家指出,辽朝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民族政权,兼有契丹和南方的文化两种文化,在国号上也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的特色。
由于对汉地统治的需要,辽朝多次更换过汉文国号,或是“大辽”,或是“大契丹”。在契丹语中,契丹人一直称他们的国家为“伟大的中央哈喇契丹”,可简称为“大契丹”或“契丹”,这也能看出辽朝受华夏文化影响之深,其将“中国”翻译为“伟大的中央哈喇契丹”,目的正是宣示自己作为“中国”的正统性,由此而言,辽朝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胡阿祥《伟哉斯名》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