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身怀大才,为什么却没有选择出山呢?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人集群中,一直存在一个特殊的隐士群体。他们学识渊博、满腹才华,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却志趣高洁,恪守自己的“非梧不栖、非主不依”之道,宁愿隐居避世于山林田野之中,却不愿追逐富贵功名、出入庙堂之上,成为帝王将相的座上客。
末年,、在位期间,昏聩不明,专权,宦官乱政,朝政日益腐坏,朝堂之上充斥着一群满腹私欲的奸邪小人。曾经烜赫一时的东汉盛世,正在一步步走向崩塌。很多有识之士都满怀对时事朝局的不满和忧患之心,选择了,隐居不出,从而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隐士集群。
初期的隐士们,为了躲避战乱兵火,大都选择了这两个地方为隐居地点一个是辽东地区,一个是荆襄地区。辽东地区远离战火纷飞的中原,在割据诸侯公孙家族的统治下,百姓生活相对安定,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成为隐士们的理想的避世之地。
但辽东地区因为距离中原太过遥远,交通不便,也有很多隐士们选择了大军阀占据的荆襄地区。三国初期,荆襄地区毗邻中原,可以随时关注时局变化,且刘表实力雄厚,“爱民养士”,在荆襄一带保境安民,招抚流亡百姓,也成为很多隐士们的不二之选。
荆襄地区的隐士中,很多都是名震千古的历史名人,比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其中又以司马徽和庞德公名气最大。他们最先在乱世中慧眼识人,认定诸葛亮和是济世之才,并向推荐,成为三国时著名的伯乐之才。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早年苦读书史,满腹经纶,对道学、奇门、兵法、经学都深有研究,被誉为一时“奇士”,“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四方有志之士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投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司马徽虽然身负济世安民的大才,但个性孤傲清高,超凡脱俗,三国初期那帮乱世军阀都不入他的法眼。荆州军阀刘表曾经多次请他出山,但司马徽不为所动,他深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认定刘表是胸襟狭小、嫉贤妒能的暗弱之主,不肯屈就。
刘表之子刘琮也曾登门拜访,司马徽当时身着布衣草鞋,正在满头大汗地锄地。刘琮手下人误认为他是个普通农夫,非常无礼,当面斥责他“家田奴”。刘琮知道后马上向他当面道歉,想请他出山,司马徽淡然一笑拒绝了他。
刘备屯驻新野期间,也曾慕名而来,拜谒司马徽。司马徽同样婉拒了他的好意,不过看来他对刘备印象不错,虽然他本人不愿出山,但还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当世奇才,二人日后在刘备手下都得到重用。
但离奇的是,一生清高的司马徽最终却投靠了。《》记载,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南下,刘琮束手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对荆州地区的名人隐士进行着意访查。司马徽也就在此时果断归顺到曹操门下,曹操欣喜若狂,“欲大用”,准备重用他。但遗憾的是,司马徽就在此时身染重病,一病而亡。
司马徽一生清高,为什么选择归顺曹操?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从刘备、刘表、曹操三人的才干胸襟和日后成就来看,曹操都毫无疑问地胜出,成为魏蜀吴三方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司马徽眼力非凡,应该就是认准曹操日后必成大业,所以才会选择他。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