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魏延的策略很难成功?蜀汉要怎么做才能成功?
下面由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时期,北伐阶段,魏延是汉军大将,毕竟作为常年镇守汉中的名将,他可是蜀汉中后期能力不俗的将领,而蜀汉屡次北伐失败,大家都会想到一点,那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所以说不支持魏延率部由子午谷,奇袭长安,夺取关中的策略。
但个人认为,就算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谋划,蜀汉用奇谋,奇袭长安,也未必会取得什么惊人的战绩,襄樊之战后,丢失了荆州的蜀汉,就已经无力和曹抗了,这不是说什么一个奇谋就可以逆转的。
事在人为这句话,对于三国中的蜀汉而言并不适用。
《.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的战略是,自己率精兵万人,由艰险的子午谷北上,奇袭长安,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诸葛亮需要吸引曹魏在关中布置的主力军,只要这样他才可以达到奇袭长安的目的,,曹魏也不能在子午谷设防,不然的话,魏延也很难成功。
之后魏延打算,利用突袭,拿下长安,学韩信的套路,攻占关中, 之后起码要等到被诸葛亮牵制的魏军主力投降,或者被歼灭,在此期间,魏延利用长安的粮草军需固守,等到诸葛亮解决了曹魏在关中的主力部队,两人在合军,攻取潼关。
完成这一些利计划后,蜀汉就可以暂时占据曹魏的雍凉之地,并且可以关中为根基,随时可以东出,攻打曹魏首都洛阳。
这有点当初威震华夏的架势了,如果战局真的发展到如此地步,那曹魏不得迁都避难啊。
可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且不说诸葛亮在能否在正面击败曹魏的主力部队,就说魏延能否成功都是一个问题。
《魏略》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魏延自己也承认了,他的计划若想成功,镇守长安的夏侯楙必须望风而逃,这就有点一厢情愿了啊。
人家就算再是草包,而已懂得长安是座坚城吧,城内粮草充足吧,那么坚守城池不可以吗?为什么夏侯楙就一定会逃呢?
而且魏延说参照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的战力,人家韩信也是做过侦查工作的啊。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说成安君曰……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敢于从井陉进兵,可不是赌博式进攻,他是派人探查,确切了一个消息,也就是自大,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致胜策略,也就是赵军依托兵力优势,一路分兵切断韩信所部的粮道,陈馀则率主力,在正面坚守不战,那是韩信战不能战,退不能退,必然败亡。
韩信是知道了陈馀没有才有这个策略,可以说韩信既然可以探知赵军整体战术布局,那么也必然可以大致探知赵军的实际兵力布防,他心中是有底气,才敢于在险地进兵的。
相比之下,魏延寄希望于镇守长安的曹魏守将直接逃跑,这种想法太过乐观,战场上瞬息万变,把自己取胜之道建立在对手做出既不明智的举动,这种想法本身就不明智。
,还记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陇右三郡不是直接投降了,结果诸葛亮败退后,曹魏是严惩投降的太守的。
《魏书》南安、天水皆坐应亮破灭,两郡守各获重刑,而楚以功封列侯,长史掾属皆赐拜。
当初陇西太守游楚,在被诸葛亮大军围城之际,在距离关中相对较远,不知援兵何时能到之际,他都敢于坚守,那么在长安就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的人,带兵驻守吗?
曹魏是不可能坐视关中丢失的,万一魏延真的围攻长安,曹魏驰援关中的时间不会太久,那么问题来了。
经子午谷北上的魏延所部,缺乏攻城器械,如何攻占长安?即便打下长安,这一万将士,还能剩下多少,能否挡住曹魏的援军?
这对于魏延来说太难了,又要攻下重镇长安,又要击退曹魏的援军,只带一万将士,这兵力太少了。
魏延的策略,蜀汉想要在关中站稳脚跟,必须占据潼关,也要占据主要的黄河渡口,不然的话,曹魏援军随时可以抵达。
有很多人说,邓艾,灭了蜀汉,魏延为何就不能实现奇袭长安,占领关中啊。
根基在在于,两种情况完全不符,曹魏作为大国,有资本,而蜀汉则没有。
邓艾可以成功,在于蜀汉主力部队在手里,于剑阁和钟会对峙,邓艾直接突进到蜀汉腹地。
《三国志.谯周传》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当时很久没有经历战火的百姓开始大量避难,局面的确混乱,但蜀汉亡国,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抵抗,在邓艾率军抵达成都之时就投降了。
《三国志.谯周传》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
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当时谯周就力主投降,有意思的是他之前就写过仇国论,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搜一下,内容归纳就是一句话,小国面对大国,不要打仗,投降就完事了。
其实谯周的投降意愿,根结在于,益州本土人士对蜀汉外来统治集团的抵触,这是蜀汉立国不稳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在邓艾之时,蜀堂之上,讨论的都是怎么逃,没人考虑怎么战,这蜀汉不忘没有道理啊。
相比之下,魏延奇袭长安,即便打下长安,也不是打下曹魏的都城啊,曹魏根基尚在,即便丢失了关中,人家实力也是强于蜀汉的,而且曹魏有能力反扑。
那样的话,战局就有意思了,魏延诸葛亮率主力部队在关中,这是给曹魏一个围歼蜀汉精锐的大好时机啊,那时魏延诸葛亮要面对的局面,可不是韩信帮助灭了三秦的局面。
人家灭了三秦,关东是各方诸侯,蜀汉要面对的是统一的曹魏,这情况完全不同,那么魏延拿什么保证,在刚打下的关中之地,有能力,击败曹军主力部队呢?
估计唯一的可能就是东吴在东线给曹魏制造些麻烦,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吧了。
,个人认为,无论是诸葛亮的缓图策略,还是魏延的奇袭策略,成功率都不高,蜀汉想要击败曹魏,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耗。
耗国力,蜀汉耗不过曹魏,那就是只能耗国运,只有曹魏发生类似后世西晋的内乱,诸王争夺王位互相厮杀,大大削减曹魏的国力,蜀汉联合东吴,还有机会灭了曹魏,不然的话,没有翻盘的可能。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