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打仗出征家眷会留在京城 曹操打仗为什么是拖家带口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仗和家眷,接下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欣赏。
一
1644年,深陷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将力挽狂澜的希望寄予到辽东总兵身上。帝对他大加赏赐,不但封为平西伯,还赐予尚方宝剑。手握重兵的吴三桂,俨然成为末期最有实权的统兵大将。
众所周知,性格多疑,他不怕吴三桂权力过大、难以节制吗?
不怕,因为崇祯帝已经将吴三桂的所有家眷留在京城,由重点“保护”。只要吴三桂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家眷立即变成了人质。
高!实在是高!
二
事实上,在将军领兵出征时,将其家眷都留在京城,这种做法不是崇祯帝首创,而是自古以来的习惯使然。
兵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维系皇权统治;用得不好,将直接威胁皇权统治。当边疆发生战事、内地发生叛乱,大多数时候都必须派遣将军率部出征。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连的命令,将军都可以不听。由此可见,这时候,领兵在外的将军,就是最有实权的人了。虽然将军往往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不一定都能、毫无异心。
怎样从制度架构上确保领兵在外的将军不敢、不能、不想造反呢?有很多办法。如在军队里设置监军一类的制约职位、在后勤保障上进行限制等。但最有效果的则是把将军的家眷留在后方,使得将军,不敢轻举妄动。
三
在电视剧《王朝》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幕
延平王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东南沿海抵抗清军。当时,他部下有一名悍将叫。施琅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又是郑成功父亲郑志龙的老部下,深得郑成功信任。郑成功让施琅与建平侯郑泰一同率部镇守金门、厦门一带。为了节制施琅,郑成功以“远离险地”为由,让施琅把家人从金门、厦门迁到台湾。
为了宽慰施琅,郑成功充满感情地说“本王将视你的父母为父母,视你的子女为子女,你就安心拒敌把!”
,这能骗谁呢?郑泰一针见血地对施琅说“从今日起,你的父母亲人都成为延平王掌中的人质了。”施琅沉默不语。
果然,后来施琅因为“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决裂,郑成功认为其反叛痕迹已显,便杀掉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和弟弟施显。这让施琅,从此死心塌地投靠了。后来,施琅成为康熙帝攻取台湾的第一功臣。
四
那么,古往今来的领兵大将中,有没有将家眷带在身边的?有。他就是有“之能臣 ,乱世之枭雄”之称的枭雄。
曹操打仗时,总会带着一大家子人。儿子、、,以及,都有跟随身边进行战场历练的经历。197年,长子曹昂就是在随曹操征伐时,遭到张绣突然袭击,不幸与大将一同战死于宛城。
,曹操的妻妾女儿等女眷也会跟在身边。《魏书》记载二十一年(216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
这段话的大意是,曹操东征时,将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带在身边,甄夫人因为生病,所以留在邺城。大军班师回朝时,卞夫人的随从见甄夫人神态丰盈、面色很好,觉得很奇怪。甄夫人很会说话,她说“曹叡跟随在卞夫人身边,我很放心啊!”
曹操为什么在打仗时将家眷带在身边?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年曹操父亲住在泰山郡华县,没有跟在曹操身边,结果被徐州牧拦截杀死。
曹操凭什么能在打仗时将家眷带在身边?原因其实很简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事实上的大老板,连都不放在眼里的主儿,谁敢说半个“不”字?
【参考资料《》《康熙王朝》《魏书》等】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