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都可以直接逃回老家 清朝灭亡后皇室为何为何没有回东北

考古学 2022-06-17 14:1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同样都是,灭亡时,都能逃回北方草原地区,大清灭亡后,满清皇族为什么不效仿元朝一样逃回北方?很多人都不了解灭亡不回东北,接下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欣赏。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自殷商起到近代3000多年,虽有乱有治有分有合,但大统一始终在历史的舞台上唱响着主旋律。这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并屹立于世界的重要原因。在这这些大统一的王朝当中,大部分王朝的政权都是由建立,唯有元朝和清朝除外。这两个王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同样也都是游牧民族,这样的民族共性决定了这两个王朝特点和统治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两个王朝在灭亡以后皇族们做出的选择却大相径庭。元朝灭亡后,元朝皇族都直接逃回老家,在蒙古继续做,,清朝灭亡后,溥仪却选择退位,留在北京,继续在紫禁城。这到底是为什么?

  第一,清朝的民族政策和皇族的汉化程度提供了留在紫禁城的可能性。

  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的民族政策极不平等,尤其是汉人的地位十分低下,有资料记载当时蒙古人与汉人斗殴,若蒙古人死,则汉人不但要抵命甚至还要赔上全家性命。若汉人丧命,对方只需赔偿一头驴,一点刑事责任都不用负。倘若死者是妇女小孩,甚至连一头驴都赔不了。试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哪个汉人不对其统治恨之入骨?所以,正是元朝的民族政策不平等,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当人人视其为仇寇,其灭亡之后就只能回大草原,绝无留下来的可能性。

  反观满清的统治和民族政策相比蒙古人来说就温和许多,虽说也曾发生过“”“”这样的毫无人性的针对汉人的大屠杀,但那都是时期的无所不用其极。到真正的天下初定以后还是基本上做到了与汉族的“和平共处”。

  晚晴重臣李鸿章

  满清入住中原以后,吸取了大量前朝尤其是元朝灭亡的教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改元朝野蛮统治,提倡儒家学说,肯定儒生地位,选贤任能,任用汉族官僚,晚晴重臣李鸿章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官僚,他能位列中堂掌管北洋一方面是时事和才能,另一方面来说也是由于满清皇族对汉族官僚的开放政策。

  乾隆

  除此之外满清皇族还正儿八经学习汉人治国经验,对自身进行汉化。例如,清朝皇子除了每日练习弓马骑射之外,还要学习等汉族文化。自6岁开始每日就要到上书房学习,“卯入申出”(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共计10个小时。一年只有元旦、端阳、、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五天假期。所以,清朝的皇帝个个都能吟诗作对原因皆出于此。尤其是乾隆一生留下了四万多首诗。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满清皇族对自身的汉化是多么的重视,汉化的程度又是多么之高!

  所以,到清朝灭亡之时,满清皇族已与汉人无异,这一点为清朝灭亡后其皇族仍留在中原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革命的推翻清朝实为双方妥协的结果,为满清皇族留在紫禁城创造了条件

  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的“推翻暴元光复汉人江山”虽说革命对象与目的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要推翻外民族统治。最终两个王朝都灭亡了,蒙古人被赶回了草原老家,满清皇族却留在了紫禁城。

  同为革命党却给了两个皇族截然不同的命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元璋实力雄厚,对元军作战简直就是。所以在这样强大的对手面前,蒙古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回自己的草原老家;而武昌起义军实力微薄,不具备与满清决一雌雄的实力,况且其作战对象也不是满清,而是袁世凯的北洋军。一边是要共和一边是要立宪,双方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保一家一山的狭隘逻辑。又都是汉家子弟何必互相残杀?所以坐下来一谈,就妥协出来一个的结果。

  南北和谈

  这样的妥协为满清皇族继续留在紫禁城创造了条件,,满清皇族的妥协也很重要,那就是退位。

  第三,满清皇族已无家可归,除了退位继续留在紫禁城别无选择

  元朝时期蒙古人得天下以后,对他的大后方草原一直保护的比较好,所以当朱元璋打来的时候选择逃回蒙古草原依然可以做他自己的皇帝,只是管辖的地方小了而已。

  但满清皇族除了接受革命的的条件以外别无选择,没有保护好自己原来的地盘,的大后方已是日俄天下,退无可退;,八旗兵已经弯不起弓打不起仗了,满清皇族毫无指望;,由于满清皇族的汉化政策,已经导致其自身失去了草原生存能力,即使能回草原恐怕也只有饿肚子的份了。

  所以,满清皇族在清朝灭亡以后没有像元朝那样回到草原而留在紫禁城既是不能也是不想,更是别无选择。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