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为何会被移出太庙呢?
是最仁慈的,却被移出太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选朱厚熜做皇帝是首辅杨廷和的意思,文官集团的代表人物杨廷和又为何会选择年仅14岁的他做皇帝呢?可能是因为觉得朱厚熜年轻好控制。毕竟想重武抑文、和文官集团对着干的武宗,身强体壮的他仅仅因为呛了几口水就暴毙而亡,年仅31岁,还来得及留下子嗣。但杨廷和与文官集团好像忘记一件事,当年选择和选择的时候,也都是这么想的。
嘉靖帝刚一登基,杨廷和就给嘉靖帝来了个下马威。因为按照祖制,嘉靖由小宗入继大宗,是要尊孝宗樘为皇考,改称自己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考的。作为历史上最聪明、却又是极度自私的嘉靖帝,在他年仅十四岁之时就表现出了极强的主见了,坚决表示拒绝,还坚持不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他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追封为皇帝,并把牌位放入太庙,就此拉开了嘉靖帝与文官集团明争暗斗的序幕,一直到后面的“大礼议事件”,整整持续了三年。
在嘉靖帝与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争斗僵持不下时,新科张璁的出现使得事件出现了些许转机。杨廷和等大臣们的论据是的定陶恭王刘康和的濮安懿王赵允让,他们都是小宗入继大宗,而且尊奉和为正统。
而张璁用杨廷和等人的论据来反驳他们,他认为定陶恭王和濮安懿王在登基之前就已经被立为太子养在宫中了,实际上是相当于过继给了汉成帝和宋仁宗,并且提出了“继统不继嗣”的观点,,甚至杨一清看到了都评价说“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嘉靖和大臣们的争斗还在继续,嘉靖三年,诏谕礼部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跪在宫门前希望皇帝收回诏谕。嘉靖见此情形后大怒,下令将两百余名官员,或下狱,或停职待罪,并当廷杖死十六人。至此,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嘉靖三年七月,尊其父朱祐杬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即兴献帝,后追尊庙号为“睿宗”。朱厚熜的父亲成了明睿宗,按说他的皇位继承名正言顺了,但朱厚熜觉得份量不够。于是,他提出既然自己亲爹是皇帝了,就得进入太庙,后面又是一番争斗,不过还是嘉靖帝赢了。
要知道太庙的名额可是有限的,太庙是供奉先祖的地方,《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从开始,设七庙供奉七位祖先,即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之后,七庙制度已经变成了九庙制度,可以供奉天子的九世祖先。到了嘉靖时,他是第十一个皇帝,建文帝和是没有庙号的,不能进入太庙,所以还剩一个位置,他想给自己留个位置,这样正好就满了,但如果他要把朱祐杬也供入太庙,那么就不够了,那该把谁踢出太庙正殿呢?
中国历代王朝的是“亲尽则祧”,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中单独供奉,那么谁和嘉靖帝的关系最远就移除谁的牌位,所以年代离的比较远的皇帝牌位自然成了嘉靖帝下手的对象。
作为开国皇帝,肯定是不能动的。那么按照血缘关系,最远的就是明太宗了。明太宗朱棣功绩巨大,而且和嘉靖一样,同样是旁支登上帝位的,所以也是不能动的。根据礼法,称“祖”是不能被移出太庙的,于是嘉靖帝绞尽脑汁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而且朱棣虽然不是开国皇帝,却有开国之功,也符合礼法。
那么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最远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了,就把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移出了太庙正殿,况且朱高炽在位时间非常短,也不会有太大阻力。嘉靖的生父兴献帝成功地进入了太庙,嘉靖终于得偿所愿,可怜的明仁宗仁孝天地,却被后世子孙移出了太庙。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