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姜”字是何起源?背后有何意义?

考古学 2022-06-17 13:34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千百年前,一个的老者在钓鱼台垂钓,演绎了一处”愿者上钩“的好戏,这个名字也就出现在了历史上,带给我们的便是那种睿智、气定神闲的智者形象。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根据史书记载,大约公元前1060年左右,姜子牙以传奇的方式走进史书,钓鱼钓到了周文王,当时姜子牙七十余岁,而他之前的情况几乎毫无记录,大约只有吕国庶枝、出生齐地、做过屠夫、开过酒店、被妻抛弃等寥寥数语。

  随着解读的深入,尤其对“姜”字的解读,让姜子牙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颠覆了传统认知。

  01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如果按照古史对炎黄二帝时间排序,“姜”字出现至少应该有四千年以上,但发现“姜”字仅有3300余年历史。

  “姜”字始见于甲骨文,初始之“姜”字型非常简洁,为上下结构上部为羊角,下部为女人,像是戴有羊角的女人。

  通过下图可见“姜”字演变,大约在时,已有“上羊下女合一为姜”的雏形,到了之后正式规范为“姜”。

  归纳一下大致可见,商王朝眼里的“姜”,初始本意与女人、羊有关,其中羊可以引申为放牧,“姜”应该是放牧民族中的女人。

  单纯只看“姜”字,很难搞清楚“姜”属于哪一个放牧民族,但甲骨文中还有一个字,揭开了“姜”的民族属性。

  “羌”字始见于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有二种形式一,犹如一个有羊角的人,或一个头戴羊角头饰的人(见下图4);二,除了有羊角的人之外,字型上还多了一些绳索之类的东西(见下图1-3)。

  商朝时期,羌人常与中原殷人交战,中国第一女帅就常与羌人作战,甲骨文中“羌”字的两种形态的原因很简单,即商朝定义的“羌”,起初是指羌人战俘,后来去掉绳索,将羌人看成一个国家或对手。

  通过甲骨文中“羌”与“姜”的字型,李学勤、孙中运等学者认为,羌和姜本义都是羌人,只是性别不同罢了,“羌”是男羌人,“姜”则是女羌人。后来作为民族称“羌”,作为姓氏称“姜”。

  可见,史书上的八大姓之一始于炎帝之说,估计不太可信,因为“姜”字始见于之后的甲骨文。更为重要的逻辑是,艺术源于生活,文字始于现实表达需求,由于商朝与羌人长期交战,双方经常接触,现实的识别需求才促使商朝人创造了“姜”与“羌”字。

  ,不排除一种情况,即“姜”字早已有之,只是如今还未发现,或者是其他写法,今人没能识别出来。但以迄今为止发现的事实说话,“姜”与“羌”是商朝人创造的文字。

  02

  通过甲骨文,大致可以确定姜子牙是羌人。但史书上还记载了姜子牙身世的一条信息,即姜子牙是吕国人。《·齐太公世家》所说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氏”。大禹治水的助手是(又称),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于吕地,建立了吕国。,姜子牙是姜氏,姜是姓,吕是封地名称,出身吕国王族,并非寒门子弟。

  炎帝、大禹治水、伯益的历史,史书未必没有杜撰之处,因而“伯益建吕”之说值得怀疑,但如果姜子牙是羌人,代表吕国是羌人所建,那么吕国到底在哪,有没有可能是羌人所建?

  古代学者认为,吕国位于河南南阳,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六》记载“当成周者,南有申、吕,是也”,认为上古之际吕国已于南阳建立。

  南阳地处中原文明的腹地,距离西安420公里,以古代交通条件与商王朝彪悍的战斗力,羌人不太可能跑到南阳建国。但甲骨文中明确显示吕国历史悠久,“姜”与“羌”文字的演化又表明了姜子牙是吕国王族后代,吕国应该是羌人所建。那么,吕国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

  事实上,现代考古推翻了吕国位于南阳的结论,指出至少在西周初期,吕国应该还在山西省西南部,但在西王时代,吕国的一支从山西迁徙到了河南南阳一带,在此建立了吕国,因而有南阳吕国之说。

  1972年,在甘肃灵台县(平凉市下辖)出土了一件西周初年的青铜簋(guǐ),簋内作有铭文,两行四字,即“吕姜作簋”!铭文中的“吕姜”两字,表明青铜簋主是一位夫人,吕为氏名,姜为姓。由于灵台县属于古须密国所在,青铜器的主人应该是嫁到了古须密国,可以看成古须密国与吕国联姻。显然,吕国与古须密国必然靠得比较近,可能是为了结成同盟,对付某个敌人,如果距离太远的话不太可能联姻。

  甲骨文中有“丙辰卜,谷贞曰,吉方及口方敦吕”、“吉方亦侵我西鄙田”等的记载,描述的是吕国经常遭受“吉方”入侵,说明“吉方”与“吕国”应该相邻。

  综合考古发现以及对甲骨文的解读,李学勤等学者认为,吉方应该在山西西部,而吕国在山西西南部或西部。如今,山西中西部有“吕梁山”,西南部“吕乡”、“吕城”等名称,应该就是吕国留下的历史遗迹。

  根据甲骨文关于“羌”和“羌方”的记载,从活动范围情况看,商代羌之疆域广大,大致占据今甘肃大部和陕西西部、山西南部。

  如此一来,很多谜团就迎刃而解了一,姜子牙所在的吕国,位于羌人势力范围之内,这给吕国为羌人所建提供了逻辑基础;二,羌人势力强大,吕国离商朝统治中心很近,羌人逼近商朝统治中心,因而殷人肯定无法容忍羌人,于是双方爆发长期战争;三,甲骨文中“羌”的演变,说明羌人最终战败,吕国投靠了或臣服了商朝,所以这一支羌人才未被消灭或驱逐。

  由于周人自称黄帝后裔,而黄帝是羌人一支,周人与黄帝都,因而姜子牙投周反商,包括后来吕国参与,可能也存在族群因素。

  03

  姜子牙身世中,还有一个疑问姜子牙是不是寒门子弟?

  《史记·齐本纪》“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从其,故曰吕尚。”

  认为,姜子牙出生于齐地,是或吕国的旁系庶出子孙,或者直接变成了庶人。《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之士也”,《·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汉朝之后大致认为姜子牙出生于山东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如果这么说的话,全家被“发配”到蛮荒齐地的姜子牙,尽管宗主家族显赫,但他这一支的确非常寒微。

  但这些说法有三个地方不太合理一,东海距离殷都或吕国都非常遥远,以商朝时期的交通条件、社会环境,姜子牙这一支怎么会安全的跑到齐地?之后,姜子牙去朝歌,又去渭水,轻松走过数千里的里程,仿佛根本不存在交通问题;二,商朝时期最文明、知识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原,姜子牙出生东夷齐地,如何学到一身超凡脱俗的本领?三,武王伐纣时宣告纣王罪状有四,其中一条是“重用小臣(身份血统低微之人)”,如果姜子牙出身低微,岂非周文王、周武王也是重用小臣?

  换一个思路,如果把姜子牙出生地换成吕国,那么就说得通了。吕国位于山西西南部,位于商周之间,离朝歌与渭水距离都比较近,姜子牙所以才不会面临什么交通问题,可以去朝歌做官,也可以去渭水见周文王。姜子牙出生于吕国,又离商周二国很近,有获取知识的条件。,在那个“王侯将相皆有种”的时代,姜子牙如果是旁系庶出或庶人,必然很难得到权贵重视,唯有姜子牙身份血统不同凡响,周武王才会娶姜子牙之女为妻,才会理直气壮的给定罪“重用小臣(身份血统低微之人)”。

  笔者认为,史书上之所以说姜子牙出生于齐地,可能是姜子牙被封于齐地之后,为了拉拢齐地人心而采取的一个策略,就是姜氏故意宣传姜子牙生于齐地。

  综上,透过甲骨文中的“羌”与“姜”字起源,以及对吕国的描述,可以确定姜子牙是某支羌人部落首领后人,而不是上古传统华夏联盟后代。其实,不仅是黄帝、姜子牙,姬族应该也是羌人一支。

  时光冉冉,,数千年的变迁融合,夏人、商人、羌人等最终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三千年前的姜子牙,尽管并非传统华夏人,但如今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华夏历史神话人物之一。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