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10万人实际有多少人 加起来十万还是军队十万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打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是喜欢小说演义的读者或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打仗,规模都特别大,比如说《演义》中的,曹军诈称100万,实际上有80万,而在正史当中,的兵力也达到了20万人。
而在中,所率领的大军,嫡系兵力到达了30万,而联合其他民族诸侯的兵力50万,共计80万。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上,也曾发动过百万军团的大作战,发动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出兵超过130万,诈称200万,第二次出兵至少60万,第三次同样不下百万。古代的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十分喜欢诈称兵数,上述的这些数字,都是经过正史的确认和肯定,大多为真实。
或许有些读者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二战的时候,各国参战兵力不也动不动就数十万作战吗?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人口的比例,二战时期,盟国大军最多的为苏联,巅峰时期达到了1000万人,全国上下2亿人,士兵比例是20:1的关系,这已经是供给的极限了,苏联国内因为饥饿仍然死掉了不少人,而在战国时期,人口不超过220万,却一下派出了40万的大军,在生产力更为低下的古代,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动辄数十万的王朝,反倒是,数据相对靠谱一点,年间著名的,清军出动了2000人,而决定清代命运的康熙平三藩之战,和其他势力出动了大约5到8万人,而清军方面大军加上总数为10万人,这些数字才合理一些。
读者也感到困惑,难道算人数的时候,将马匹都算进去了?古代常说的十万兵马,到底是10万兵还是10万马呢?其实真相让人,古代的大军能够有这么多,并非单独的将马匹额外算作数量,而是将一些人包含在了其中,这就是民夫。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逢大战,中原王朝都要开始挨家挨户的抓壮丁。
这些人平日以来都是种地的农民,也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能让他们干嘛呢?无非就是运送粮草,做饭喂马的脏活累活,这些人,同样被放入大军的编制当中。根据历史学者的分析,长平之战中,赵国40万的大军,至少有30万人为民夫,才能维持赵国前线的运转。
根据《·帝纪第四》记载,兵力“总一百一十三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也就是说,其中的民夫人数,比起士兵的数目还要多一倍,由此可见,清代以前,王朝打仗都是将民夫算进去了的,为何打仗打下手的人要这么多呢?
其实的学者沈括,就在《梦溪笔谈》中做出过精确的计算,为我们回答了这个疑惑。沈括写到“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復回,只可进九日。”
也就是说,一个民夫,只能运送6斗的米,可以补给一个兵,来去18天,而士兵自己,也能够带五天的干粮,两个人一起吃,按照“人食日二升”来算,那么也只能吃18天,如果加上民夫还要路途往返,实际上只能吃九天。
沈括认为“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难復加矣。”也就是说,如果打一个月的仗,那么部队至少要三个民夫才能供养一个士兵,而七万人打仗,要用到30万人来运输粮食,这已经是承受的极限了。
从沈括的计算不难看出,古代战争的有多么大,而古代的王朝,在大规模战役爆发后,就匆匆的衰落或者走向灭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