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真的派出了百万军队吗?

考古学 2022-06-17 12:57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以上问题奇闻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长平之战,被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包围歼灭战,秦赵两国一共出动百余万兵力,最终秦国击败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长平之战,让人感受到战争血腥残忍之余,也让人了解到古代战争规模并不弱于今天。,对于长平之战百万参战人数的战争规模,诸多西方学者却认为不可能。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布莱斯·埃曼萨认为“唯一的证据只是来自书面记录,而直到公元前210年,的总人口也不过2000万,所以这个数字(长平之战百万兵力)并不合理”。

  换言之,埃曼萨认为长平之战存在虚构记载,当时中国国情不可能存在百万战争规模。那么,战国晚期七雄之间的战争规模,真的不可能达到百万吗?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被赵将(之父)击败,于是改变策略,采用“”的策略攻魏,然后转向。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王愿意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但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而想利用赵国力量抗秦,于是就将上党郡十七城献给了赵国,考虑之后接受了上党郡,秦国自然非常不满,由此引爆了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命令左庶长王龁率军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的百姓,双方在长平一带爆发战争。赵将因为初战失利,于是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自此龟缩不战。

  通过这些历载,可以明确两点内容一是秦赵两国统帅,都出现过更换,秦国之前是王龁,后来更换为白起,赵国先是廉颇,后来更换为赵括;二是长平之战实际打了三年左右,赵国接收上党郡之后,又被秦国王龁打下,说明广义上的长平之战早已爆发,《史记》记载“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说明上党郡降赵之时,秦赵已经爆发了战争。

  这一时间跨度非常重要,给了秦赵两国充分的召集兵力时间,双方慢慢征集部队,最终形成了一场大规模会战。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赵孝成王中了秦国反间计,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秦昭襄悉赵军更换主帅,也秘密将主帅更换为白起。白起到任之后,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切断赵军的粮道。与此,秦昭襄王获悉秦军取得战略优势,于是就亲自到河内郡,征集部队准备一举歼灭赵军,《史记》记载秦昭王“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最终,长平之战中秦军聚集了六十万兵力!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外界救援粮草又运不进来,于是赵军开始突围,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失败被杀。失去主帅的赵军陷入了绝境,迫不得已之下向秦将白起投降,最终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通过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到一是为了灭掉赵国精锐,秦国后来又征调了很多兵力,甚至河内郡及其附近的“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目的是拦阻救赵援军与粮草;二是四十万赵军被围,赵国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必然会派出兵力打破包围圈。,长平之战的实际参战规模,即便没有百万,估计也。

  长平之战规模到底有多大,按照西方学者的认知,得用来证实。但目前关于长平之战规模的考古成就,最有名的是这三处

  1,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永录一号坑”,但仅发掘遗骸130多具。

  2,2011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发现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

  3,2020年,在高平市南王庄村,发现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

  根据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李俊杰会长的经验“长平之战的尸骨,第一个特点大部分的头颅是小头颅,第二个特点骨头是红色的。这也是我父亲传给我从民间技术角度进行的判断。”,这三处遗址,尽管还有专家质疑是不是长平之战的,但李俊杰认为就是。,不管是不是长平之战的尸骨,但这三处都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四十万的尸骨去哪了,难道真如西方学者质疑的那样——长平之战参战规模被严重夸大?

  其实,考古发现的诸多踪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史书记载,最典型的一个是发现尸骨遗址之处,均处于“城北五十里,东西二十许里”的核心区古战场范围之内,而这一区域之内各地出土尸骨,说明此地的确爆发过一场大规模战争,之所以没有发现大规模尸骸,可能是被古人整理过了,可能是还未发现。而且,当地还有数个与战争有关的地名,如围城、弃甲、箭头、王何、王降、哭头等。

  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可知,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古人思想,已经重新安葬了很多尸骨,规模非常之大,而这些很可能就是长平之战的遗骨,或许如今才难以找到大规模的遗骨。

  秦赵两国之所以能支撑如此大规模战争,与的度有关。

  春秋时期,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其中一个原因是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打仗,而“野人”连参军的资格都没有。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这时就打破了“国野”之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阶层固化。,都普遍采用征兵制,但征兵的对象却有所不同,战国时代的征兵对象扩大到了全民,包括奴隶与农民,越到战国后期,国家生存压力越大,征兵力度也越大,此时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增强兵力。

  根据《中国人口史》推算,公元前210年时,华夏人口大约2500万至3000万之间,西汉初年人口大约1300万。,战国后期的中国人口必然在3000万以上,经过一统六国战争之后,人口下降到3000万以下。

  如果以10%—15%的兵民比来看,3000万人口,就是300万—450万兵力,平均每国可以征集41万—74万兵力。所以学者统计认为,在战国后期,秦楚皆带兵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史书上记载的战国战争规模,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参战次数频繁且间隔短,都证实了长平之战的百万战争规模不足为奇。

  以此来看,秦赵长平之战的百万参战规模,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了;反过来说,长平之战后,直到赵国灭亡,秦赵就没有再爆发过类似长平之战的超大规模的战争,根源在于长平一战,打掉了灵王以来建立的精锐根基,让原本能与秦国争霸的赵国变成了二流国家。

  言而,当西方史书上将几千人的战争誉为史诗级战役的时候,中国早已爆发过了几十万、上百万规模的战争,只是由于偏见与傲慢,西方学者却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只看到中国近代的落后,而不愿承认中国古代的辉煌。相信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长平之战的战争规模,也将会真相大白。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