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身世如何?他的生母到底不是马皇后?

考古学 2022-06-17 12:5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登基后,册立长子为皇太子,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皇位,而其他儿子分封为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被册为太子之前,朱标早已被父亲定为继承人,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在自称吴王,封长子朱标为世子,此时朱标九岁,“立子标为世子”(《·太祖本纪一》)。

  关于朱标的生母,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第二种说法是李淑妃。

  一、朱标的生母不是马皇后?

  如果朱标是马皇后所生,那么朱标肯定是无可争议的嫡长子,“皇长子生,孝慈皇后出也”《实录》,“兴宗孝康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明史》)。

  有一种说法对此提出质疑朱标出生时,马皇后在和州,不可能是朱标的生母。

  明末清初学者龄的著作《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记载了这样一段内容“至太祖渡江,后多智,恐元兵蹑其后,必相隔。不俟太祖命,急率诸校妻过太平,止繁昌陈迪家。而元兵果扼守渡如后虑,后遂于迪家生皇长子焉。”

  意思是朱元璋渡江攻克太平后,马皇后足智多谋,担心元兵可能紧随其后,切断和州与太平之间的通路,没等朱元璋下命令,便急忙带着诸将的妻子渡江去了太平,到了太平府繁昌陈迪家。后来果然如马皇后所料,元兵派兵扼守采石,马皇后不久在陈迪家生下皇长子。

  本文认为存在一些疑问,原因如下

  第一,不少史料的记载说明在元军切断太平与和州的通路之前,马皇后并未去太平。

  宋濂撰写的《蕲国武义康公神道碑》是这样记载的“上帅师渡江,将士家属尚留于和州。上虑公扼采石之冲,弗获渡,时出兵挑战。公兵虽寡,而以宽弘得士卒心,故临阵人多效死,于是数战不克,后数月” 。

  意思是朱元璋率军渡江,可是将士家属仍然留在和州。朱元璋担心康茂才扼守采石要冲,无法渡江,多次派兵出击。可是康茂才兵力虽然不多,为人宽厚,颇得士卒之心,将士们临阵都愿效死力,所以朱元璋接连数月没有攻克。

  而《明史·康茂才列传》也记载了类似的内容。

  《明史·列传》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时将士妻子辎重皆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复以舟师袭据采石,道中梗“。

  意思是当时将士的妻子、孩子、辎重都留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率舟师重新占据采石,切断水上通路。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蛮子海牙驻兵采石的时间是这年十二月,“元中丞蛮子海牙复率舟师进扼采石江,以阻绝南北,欲伺间攻太平”。

  第二、马皇后不太可能率将士家属冒险渡江。

  从朱元璋攻克太平到陈野先率兵攻打,中间只有五天的时间六月初二到初六。

  当时朱元璋的兵力大约五万,为确保渡江攻打太平成功,他不太可能在和州留太多兵力。朱元璋事先不知道马皇后渡江之事,便无法派兵保护,那么只能从和州的守军中抽出部分兵力护送马皇后渡江。跟随马皇后渡江的将士家属,除了妻妾,还有老人、孩子,是将士所有的亲人,要保证这么多人途中安全,需要不少兵力,如果派出太多兵力,那么和州的安全又如何保证?万一和州丢了,责任谁负?和州的守将敢冒这个险吗?

  而且,在太平府吉凶难料的情况下,马皇后不太可能匆忙渡江。

  和州与太平府隔江相望,朱元璋正因为占领了和州,才能成功渡江,对于此时的朱元璋而言,和州是他的后方基地,至关重要,在他尚未在太平府站稳脚跟的情况,不太可能放弃和州。

  《明太祖实录》是这样记载的“元右丞阿鲁灰、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闭姑孰口,绝我归路”。

  意思是六月初七,阿鲁灰、绊住马、蛮子海牙等人以巨舟横截采石江,封闭姑孰口,切断朱元璋的退路。

  如果此时马皇后已率将士家属成功渡江,元军明知此举无法令朱元璋军队急躁分心,还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吗?猛攻太平城岂不是胜算更大?

  二、朱标的生母是李淑妃?

  另一种说法认为朱标是李淑妃所生,马皇后抚养长大,马皇后没有生下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这种情况下,朱标的继承权也是排在最前面的。

  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不喜欢正妃的妹妹,正妃没有生下子女,所以由次妃所生的长子继承王位。

  关于李淑妃,《明史·后妃列传》是这样记载的“淑妃,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意思是李淑妃是寿州人,他的父亲李杰在洪武初年以广武卫指挥的身份跟随北征,不幸战死,洪武十七年九月,过了马皇后丧期,朱元璋册封李氏为淑妃,管理后宫,不久去世。

  李淑妃去世后,管理后宫,“李淑妃薨,妃摄六宫事”《明史·后妃列传》。

  可是根据《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的记载,李杰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投奔朱元璋,当时朱标已经出生,此时李杰二十五岁,,李杰的女儿不太可能是朱标的生母。

  不过,《西园见闻录》记载了这样一个信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十二月,朱元璋病中赐李淑妃死。

  也许,朱元璋的后宫中先后有两位李淑妃,一位是李杰的女儿,另一位是朱标的生母。

  朱元璋后宫的封号有贤、淑、惠、宁、顺等,比如郭子兴的亲生女儿被封为郭,朱元璋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的生母是刘惠妃。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其著作《枣林杂俎》中引用嘉兴人沈若霖在天三年(公元1623年)所著《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马皇后没有儿子,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是李淑妃所生,在明孝陵享殿中,李淑妃的神位在左边第一位。据说沈若霖没有担任过南京太常寺卿。

  无独有偶,四年的李请在其著作《三垣笔记》也有类似的记载。

  三、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吗?

  第一、朱标的太子之位很难撼动。

  《明太祖实录》中第一次提到“世子”一词,是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朱元璋在龙湾击败对应天府的大举进攻后的第七天,让朱标跟名儒宋濂学习,“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遣世子受经学”,此时朱标不到五周岁,也许朱元璋此时便已决定让朱标当自己的继承人。朱元璋此时已和马皇后成亲八年,就算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真的还有耐心一直等着马皇后生下嫡子吗?这又将长子朱标置于何地?

  而且,陈友谅大举进犯太平,让朱元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早日确立继承人,不再是其一己私事,而是关系到军心的稳定,关系到这支队伍的凝聚力。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已经二十七岁,而朱棣十七岁便当了父亲,十八岁便有了长子。朱元璋盼了很久才盼到的长子朱标,无论是不是马皇后所生,都不影响朱元璋对他的喜爱、看重。

  马皇后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宁国公主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此时朱标九岁,他已经被册立为吴王世子,如果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嫡母怀孕期间,朱标此时的内心想必并不轻松,在马皇后生育之前,这也考验着朱元璋的智慧。

  ,朱标的行为举止始终未有任何失当之处,或许说明朱标并非软弱之人,而是有着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储君,朱元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让、徐达、、冯胜等朝廷重臣兼任东宫官职,建立大本堂,搜寻古今图籍放在里面,聘请四方名儒教太子读书,挑选国琦、王璞、等十余名优秀的学生陪太子读书,还亲自教授他很多道理,让他去乡下锻炼,了解百姓疾苦。从十八虚岁开始,便让他练习处理政务,百官所奏之事,均报给太子知晓。

  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得到了朱元璋的鼎力支持,如果其他皇子想争夺太子之位,那朱元璋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有哪个皇子敢挑战他的权威呢?

  第二、朱标一直稳坐太子之位,说明能力不凡。

  朱标的性情仁爱宽厚,不仅对各位弟弟极为友善,还对朱元璋的义子想方设法维护。

  《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意思是太子朱标为人友爱。秦王、周王数次犯错,都是朱标出面说情,才得以返回封地,有人向朱元璋告发晋王,朱标,为弟弟求情,朱元璋备受感动,才没有处置晋王。朱元璋起初收养侄子朱文正、外审李文忠、孤儿沐英等人为义子,马皇后视如己出。当朱元璋为了一些事要责罚他们时,朱标便去告诉母后,请马皇后前去劝解,朱标的仁慈,大概是天性使然。

  不仅如此,朱标处理奏章时,在刑狱方面常有所减轻。朱元璋下令录囚 ,让御史大夫袁凯送交太子审核,而朱标从宽减免很多人的刑罚。

  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朱标,给众人心中留下了一个慈悲善良、心胸开阔的储君形象,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朱标实际上很善于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朱标能稳坐太子之位,绝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的支持和性情宽厚,不凡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中的三大案发生于朱标在世时,朱标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也多有参与,除了曾为宋濂向朱元璋求情,他很少与朱元璋出现分歧。

  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令,自此,政事处理请示太子朱标裁决,然后上奏,此时,朱标二十二岁,“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明史》)。

  发生于洪武八年,案发生于洪武十三年,案发生于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等一批功臣勋将因牵连而被处置。

  恩威并施,朱标或许早已从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深谙帝王之道。

  第三,朱棣与朱标在京师的实力对比悬殊。

  争夺太子之位,需要一定的能力,否则只能当炮灰,朱棣第一次展现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是洪武二十三年出征漠北,成功招降乃儿不花,此时朱棣三十岁,朱标三十五岁,正值盛年,已经有十三年的政事处理经验。

  即便如此,朱棣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仅限于领兵征战方面,而身为储君,需要能熟练处理政务,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朱元璋在世时,朱棣这方面的能力是无法施展的,因为朱元璋对他的培养目标是守卫边塞安全。

  可见,朱棣当时是没办法跟长兄争夺太子位的,孤掌难鸣,要争夺储位,得有朝廷中大臣的支持,朱棣二十岁就藩北平,从此长期驻守北平,按规定无事不得擅离封地。试问,有哪个大臣会支持他与朱标争夺太子之位呢?

  在毫无胜算、而朱标又未曾逼迫的情况下,即便朱棣有心当太子,也断然不会轻举妄动。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或许不会发生,很多人的命运也将改写。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