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如何?有多讲究
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颜色有很多中,每一种颜色所代表意思都不相同。这是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古代,色彩可以用来区分等级,表现身份。你所处的等级不同,你能使用的颜色也就不同。不仅如此,每个颜色本身代表的含义在不同的朝代也有区别。古人好 “色”,更会用 “色”,古人对色彩的喜爱与崇敬程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讲究。
是颜色的名称,我们现代人对颜色的认识程度大概只停留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浅层,并且对颜色也只以其本身的色彩来称呼,例如红色我们便只称为红色,最多也只会按“深浅”等等标准来继续区分,并未附带上其他的形容词。古人比我们把色彩区分得更加细致,对颜色的称呼也更为诗意。例如白色,古人称之为 “荼白”。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想到繁华落尽后的荼蘼花,“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又例如蓝黑色,古人称之“鸦青”。以乌鸦翅膀颜色来命名蓝黑色,遗世独立又让人怜爱可惜,“才近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还有“妃色”---橙粉;“黄栌”---黄色; “”---红粉………古人分色,认色,给每个颜色灌注了古时特有的艺术气息与诗歌灵气,不得不说古人的联想能力实在让人佩服。
,古人在颜色的喜好这方面也有不少讲究之处。以朝代为例,各个朝代有自己推崇的颜色西周与东周尚青,穿青色。《礼记》中记载“天子着青衣” 。而到了,为了与尚黑的暴虐区别,商朝就开始崇尚白色。到了,由于始皇相信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红黄白青黑之类的相生相克的逻辑,所以也崇敬黑色,比商朝更甚,最终演变成“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尚黑、黄、红三色,是由于汉朝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正朔水德、土德、火德,这三个正朔分别对应黑、黄、红,所以汉朝崇尚的颜色也不断演变,但由于正朔演变并不是完全分割开的,所以这三种颜色也就一并盛行于汉朝。,这些在每一朝盛行的颜色就是该朝代最尊贵的颜色,所以通常只能由皇室宗亲来穿着。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是不能穿这些颜色的衣服的。
并且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颜色在文化中象征的意义也会有变化,有些变化小,有些变化大。比如红色,在古代代表了喜悦,热情,古时大部分婚礼的主色调就是红色。在现在的文化环境中,红色也依然有这些含义,变化比较小;而绿色则变化较大,在,国家推崇“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清新雅致的绿色符合理学远离尘世,天人合一的观念,所以绿色在地位提升,象征着尊贵,清高,而如今的绿色却象征着“原谅”这个含义,其含义变化较大。,不同的身份可以穿的颜色也不同,统治阶级可以随意穿着,他们的主要穿着是黄色。并且自唐以后,黄色也只有皇家可以使用。作为读书人,作为君子,不仅不能穿大红大紫的日常衣服,也不能用深青透红色的布或黑中带红色的布来装饰衣服。也说“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亵服。”而作为平民,大部分都只能够穿白色,素色的麻布衣服。所以,等级的差异也限制了普通民众的好“色”。
那么,除了每个朝代的“代表色”,古人还在哪些方面好“色”呢?比如在建筑上,朱门金丝,青砖黛瓦,这样的色彩搭配本身就给人一种大气与宏伟的感觉;又比如在书画上,墨色的山水画上也可以看到;再比如茶具,中国人好饮茶,所以对茶具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常见的茶具大部分都是金色、青色和白色。金色象征高贵,侧面体现出茶具主人的高级品味。青色可以衬托出茶碗中茶汤的原色,体现出茶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操”。白色则象征纯净,让人有一种出世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自秦朝后,纺织技术不断发展,色彩也逐渐多元,许多新兴颜色出现,并被大众广泛使用。色彩的主要作用由简单的象征意义逐步过渡为装饰意义,中国古代色彩也走上了绚烂的发展之路。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许多色彩并不能被平民大众随意使用。
但现在,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打扮自己,我们也成了比古人更好“色”的人。古人的色彩运用是其智慧的象征,通过古人对色彩的融合与发展,才让色彩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为后人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财富。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