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刻苦好学的匡衡,为什么长大后会身败名裂?

考古学 2022-06-17 09:39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字稚圭,西汉经学家、大臣,官至宰相,是广为流传的”凿壁借光“故事的主人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相信大家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学过这样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匡衡。他自幼家境贫寒,连灯油都买不起,这并不能阻止匡衡求知的欲望。他将自己和邻居家相隔的那堵墙凿了一个小洞,这样每到夜晚来临之时,邻居家的烛光就能透过小洞照到他们家来,匡衡就凭借着这微弱的烛火秉烛夜读。

  匡衡的故事非常励志,一直被后世作为刻苦学习的典范传扬,激励了一代代读书人刻苦学习,钻研求知。而匡衡从小就如此聪明好学,想必长大也一定会,扬名立万。不过和大家想的稍有出入的是,匡衡虽然读书刻苦但天资一般,加上家庭条件差和学习时间少等原因,使得他在连考了九次之后才得以考中。

  虽然考试不甚顺利,他的运气属实不错。匡衡自己特别喜欢《》,而当时的统治者十分尊崇儒学文化,对《诗经》等文史经典也非常感兴趣。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使得匡衡得到了汉元帝的重视和信任。在他的一路扶持下,匡衡的仕途可谓是屎壳郎变季鸟-步步高升,从原来的地方小官一路做到了的宰相一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匡衡在做宰相期间也曾有过一些政绩和作为。他大力提倡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要求上至,下至百官都要做到勤俭朴素、勤政爱民。这些做法使得西汉末期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有所缓解,有利于社会的和平安定和朝廷的统治,也得到了汉元帝的赞赏和认同。

  随着个人权势和财富的极度增长,匡衡逐渐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作风,其权力欲望和对金钱的贪婪与日俱增。汉元帝曾经封匡衡为安乐侯,按规定可以享受三千一百顷封地。其实这些封地已经足够匡衡和其子孙享用终生了,匡衡却对此仍不满足,他认为自己功高劳苦,理应得到更多的封赏,于是他在领取封地时和负责丈量土地的官员,使得自己的封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增加了400顷。

  除此之外,匡衡还纵容自己的家人行凶闹事。一次匡衡的儿子醉酒后与人发生纠纷,随后竟失手将此人杀死。匡衡知道此事后非但没有责罚其子,反而还利用自己宰相的职权对其进行包庇。由于汉元帝对匡衡极为器重,他在得知这两件事后也没有过多对其进行责问,而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

  不过匡衡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掉应有的惩罚。事发后没过几年汉元帝就驾崩逝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而这时匡衡的这两件陈年旧案也被人重新挖了出来,告到汉成帝那里。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汉成帝刚一上任正好想明正典刑杀一儆百,以维护他作为皇帝的权威和尊严。于是他一怒之下免除了匡衡的一切封号和官职,将其贬为庶民驱逐出京城。于是匡衡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没过几年便在忧愤和羞愧中郁郁而终了。

  有句古语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想这句话用在匡衡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他从小刻苦好学,艰苦朴素。在登上权力的顶峰之后,匡衡便失去了原来的初衷和本心,被贪婪和欲望冲昏了头脑,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和借鉴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