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孟达是怎样的人?他真的当过皇帝吗?

考古学 2022-06-17 07:5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孟达是时期曹魏的上庸太守,他在去世后一直在上庸拥兵自重,在北伐时期夹在蜀国和之间,摇摆于蜀国指挥官诸葛亮与魏国指挥官之间。

  现代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孟达所占有的上庸,在当时势力很强大,他倾向于魏蜀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当时格局,更有甚者认为孟达当时所占据的上庸名义上是从属于魏国,实际他是游离于三国之外的第四个国家。

  那么真实历史上孟达是这样吗?难道三国时代还真有孟达占据上庸的第四国吗?下面来分析一下真实历史上当时孟达的影响有多大。

  孟达其人

  孟达其实是历史上有名的叛将,他和入蜀的谋主是非常好的朋友,最初就是和法正一起投靠割据巴蜀的,后来刘备入蜀,孟达与法正都背叛刘璋投降了刘备。

  之后孟达被刘备安排去攻占上庸,在这期间刘备为了安抚义子,又派了刘封帮助孟达攻占上庸,事成之后,刘封成为了上庸太守,孟达反而成为了刘封部下。

  刘封在上庸期间多次欺辱孟达,外加败亡之后,此时孟达在刘备集团的靠山兼至交好友法正也已经去世,在刘备面前无人为他说话,孟达担心刘备追究不救援关羽之责,所以他再度反叛刘备,率领亲军投降了。

  孟达投降曹操之后,曹操派遣大将和联合孟达围攻上庸,最终攻破上庸,刘封败逃成都,最终被刘备所杀。

  孟达当初在围攻上庸劝降刘封时,给刘封写的劝降信,为刘封分析当时的局势分析的很透彻,孟达认为刘备亲生儿子已经逐渐长大,刘封作为当初为了继承刘备事业而收养的养子,势必身份地位都会很尴尬,刘备迟早会为了刘禅诛杀刘封。

  所以孟达书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确实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如孟达所预料,刘备为了保障刘禅的利益,诛杀了刘封。

  从这些可以看出孟达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他对时局观察非常敏感,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可以根据时局变化做出任何事情。

  称帝后,对孟达非常器重,曹丕会见孟达后,认为孟达言语不凡,是一位有将相之才的能人,所以曹丕非常器重孟达,加封孟达为上庸太守、建武将军,曹丕认为孟达只管理上庸一个城有些不够彰显他的能力,于是他又合并了上庸附近的其它两座城市,合称为新城郡,由孟达出任三座城市合并的太守。

  孟达就这样成为了上庸一带的土,手握上庸一方雄兵,夹在魏国和蜀国之间。

  孟达的影响有多大

  其实看似孟达当时为三座城市总太守实力很强大,实际来说孟达远没有达到成为三国时代第四国的实力。

  总体来说孟达虽然占据上庸,他的实力没有达到让蜀国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都很忌惮,甚至影响魏蜀两国之间实力平衡的地步。

  上庸是现今湖北竹山县一带,这一带地理位置多是山区,虽然上庸人在当时很善战,战斗力很强,可是在三国时期交通很不便利,所以比较贫瘠。

  孟达在上庸估计所能调动的兵马不足两万余人,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到有十万大军,按照小说中来看,孟达俨然是魏蜀吴之外的第四个中立国家了。

  新城郡当时三座城市全部人口可能也不过十多万人左右,孟达手中怎么可能凭空出现十万大军,那岂不成了全民皆兵了。所以孟达当时在上庸能调遣的军队充其量不过在两万人左右,极有可能孟达的军队实际也就在一万人之间。

  而且当时的蜀国全部兵力也只在十万左右,甚至都不足十万军队,所以孟达仅仅在上庸如何能拥兵十万余众呢?

  孟达当时在上庸虽然有些土皇帝的意思,他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让魏蜀两国都很忌惮或者影响两国战略平衡的地步。

  司马懿急着杀孟达并非忌惮而是出于政治原因

  魏国的统帅司马懿急于杀孟达,其实并非忌惮孟达实力强盛,而是出于政治原因。

  上面说过孟达其人深受曹丕喜爱,而且孟达与曹魏中央的权贵桓阶和夏侯尚交情非常好,所以孟达才能在上庸逍遥自在的做土皇帝。

  到了时,这时曹丕去世,而桓阶和夏侯尚也相继去世,孟达在曹魏中央失去了靠山,这样一来孟达就有些不安了。

  因为新君对手握兵权在上庸的孟达很不信任,他随时准备派人换掉孟达,而且孟达在上庸并,上庸当地的豪门大族申耽和申仪兄弟都被孟达得罪的死死地。

  曹丕、桓阶和夏侯尚在世时,当时中央有能给孟达撑腰的人,所以孟达可以在上庸安安稳稳的逍遥快活。当孟达的靠山都死了,而且新君曹叡并不是很信任他,外加上庸当地的豪门大族还与孟达不和,所以孟达在上庸的既得利益随时都可能随着新君上任被夺取走。

  而接替孟达的很有可能是申耽和申仪兄弟,孟达内心不自安,他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所以在曹叡继位后,他开始起了二心,打算重回蜀汉怀抱。

  再说此时的司马懿,其实他和孟达情况差不多,此时也深受新君曹叡的猜忌。司马懿和孟达一样,与曹丕关系非常好,曹丕对司马懿有戒备之心,所以司马懿在曹丕时代没有掌握过兵权。

  新君曹叡继位后,他是迫不得已起用司马懿在前线统兵,因为此时曹魏最为且善战的已经去世,曹魏边境没人能抵抗诸葛亮,所以曹叡迫不得已之下用了司马懿,曹叡当时对司马懿并不放心。

  司马懿急需向曹叡表忠心,而此时孟达有叛魏投蜀之心,正好给了司马懿机会,所以司马懿连上奏都不上奏,他算准攻杀孟达,就可向曹叡表忠心。

  因为曹叡不是很在意这种先斩后奏细节的君主,他更注重的是曹丕留给他这些旧臣的忠心与否,所以司马懿风风火火不给孟达喘息之机,得到孟达想反叛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上庸攻杀孟达,就是为了取得新君曹叡的信任。

  后来的事态发展也确实也是如此,这件事后曹叡对司马懿猜忌之心少了很多,甚至临终时都把司马懿变成了托孤之臣。

  司马懿急于杀孟达一是为了向曹叡表忠心,这是出于一定的政治因素;二是孟达早年受宠于曹丕之时,确实也和司马懿存在政治分歧与矛盾;三是司马懿怕孟达有所防备,再与诸葛亮取得联系,那时候孟达在诸葛亮的支援之下可就不太好对付了。

  所以说司马懿急于杀孟达,并不是出于对孟达实力的忌惮,而主要是因为孟达是司马懿向曹叡表忠心的一步棋子而已。

  诸葛亮接受孟达是出于稳定后方的原因

  诸葛亮接受孟达投降,主要在于为北伐肃清障碍,孟达所处的上庸距离诸葛亮的北伐基地汉中是非常近。如果诸葛亮全力北伐,孟达偷袭汉中也是有可能,虽然孟达上庸兵力不多,骚扰诸葛亮的后方基地汉中,对北伐也是障碍。

  所以即使孟达曾经杀害过诸葛亮的亲姐夫蒯祺,他也不计前嫌愿意接受孟达投降。而且即使孟达投降失败,就像后来历史发展的那样,上庸经历过了这种动乱,一时半会也不会对汉中造成威胁。所以接受孟达投降对诸葛亮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写在

  虽然历史上的孟达能力很强也比较有才华,并且在上庸属于比较独立的土皇帝,孟达上庸的实力并不能对当时三国时代的局势构成很大影响,甚至左右魏蜀两国实力平衡,这绝对是现今网络谣传,因为很大一部分人以小说《三国演义》为正史,拿小说中虚构浮夸出来的孟达在上庸拥兵十万当真,然后想的以为孟达是可以影响魏蜀两国实力平衡,甚至把孟达称为三国时代的中立国第四个国家。

  孟达所处的上庸地区在三国时代是相对落后和贫瘠,人口也不多,孟达在上庸不可能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上庸贫瘠,一旦战事开启,军需补给都成问题,孟达之所以能在上庸成为土皇帝,主要依靠的是他与曹丕时代的曹魏中央高官和皇帝曹丕关系非常好,算得上是中央有靠山,所以才能形成类似于独立王国之局面。

  孟达之所以能在上庸立足,依靠的完全就是曹丕、夏侯尚、桓阶等曹魏中央核心权力阶层,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些靠山一倒,他很快就完蛋了。

  东曾经很不客气的评价孟达为孟达反复之人,竖子而已,不足与谋。

  魏国的重臣刘晔曾经也对曹叡评价过孟达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蜀国的重臣费诗也曾劝阻诸葛亮不要接纳孟达,作为巴蜀地区士族代表人物的费诗对孟达评价更不高孟达小子,昔事振威(即刘璋)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从这些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对孟达评价来看,孟达就是一个有些小聪明,善于投机的人,作为出身自刘璋巴蜀集团的孟达,连巴蜀士族出身的费诗都瞧不起他,可见孟达在巴蜀名声很差。

  孟达对于三国时代的格局和魏蜀两国之间的实力平衡没有太大影响,孟达能被现在的网络传为三国时代的第四个国家,完全是托了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小说夸大了历史上孟达的作用,实际孟达在历史上远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孟达虽然头脑比较精明,对局势洞察很敏锐,总得来说个人能力还是可以,他并没有在三国局势之中掀起一番可以左右局势的作为,他只是诸葛亮与司马懿博弈前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