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食言是什么起源?有何历史故事?
食言是指对自己说过的话不进行履行,好象把说过的话吃下去。接下来听听奇闻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这个词来源于与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孟武伯的大臣有关,这背后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
六月时,鲁哀公刚从回来,大臣郭重为其驾车,大夫季康子和孟武伯在五梧等候迎接。郭重看到两人,对鲁哀公说“他们两人平时经常在背后说很多不好的话,您一定要好好地质问他们!”郭重平时深受鲁哀公宠爱,孟武伯一向十分厌恶他。
由于郭重体型肥胖,孟武伯想乘着敬酒的机会让他难堪。于是他边敬酒边笑着对郭重说“您是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肥胖?”
季康子这时候说“武伯应该受罚吃肉!我们跟敌国紧密相连,我们不能陪伴哀公一同前往,没有参加这次出行,而你却说陪伴君王在外操劳的郭重肥胖?”
鲁哀公听了心生厌恶,说道“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意思是,“这个人把自己的话语吃多了,怎么能不胖呢?”
这其实是在,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孟武伯此人正是那个“食言”之人,向来言而无信,说过的话不会遵守承诺。而孟武伯自己也听出了君王的意思,本来想在众人面前让郭重难堪,反而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鲁哀公回的这句话“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成了千古名句,此后便有了“食言而肥”一说,“食言”的说法也传播开来,我们在之后的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殷本纪》中写道“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又如的《水风卧吟楼记》中“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
现在我们也常听到别人用“食言”来形容一个不遵守承诺,不讲信用的人。做人最好不要“食言”,破坏人际关系,还是害了自己,比如鲁哀公后来“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孟武伯最终没能得到鲁哀公的宠爱,反而被君主厌恶,这基本等于断送仕途。
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遵守承诺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而那些,言而无信,违背诺言的人,他失去的可能是无价的友情,亲情,或爱情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