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吗?

考古学 2022-06-17 07:5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奇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短短两句话,道出了科举考试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古代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他们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甚至是唯一机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学子比比皆是。每次科举考试都会抓出一批又一批的作弊考生,但科举作弊现象还是屡禁不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其中有不少招数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科举移民

  清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远胜过帝国其他地区。所以江南的考生在教育程度、知识水平等方面自然要高于其他地区的考生。如果完全是按择优录取的条件,那显然江南考生就占有压倒性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清朝的科举考试在录取名额上是按地区划分,确保文化水平较弱地区的考生也有充足的机会跻身帝国精英阶层。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科举移民”现象。比如江南地区因考生竞争激烈,所以一些有能力的家族会在像是西南一带文风不盛的偏远区域设一个户籍,然后经由收养或寄籍,将家族中特别有希望的学子迁到该户。他们在寄养家庭中金榜题名的机会远大于在自己的出生地。

  由于“科举移民”虽不合理,但却合法。所以朝廷对这一现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科举移民”的考生最终还是要在考场上凭实力说话,这个招数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影响不是很大。

  二、夹带小抄

  与“科举移民”的高端套路相比,夹带小抄的作弊招数就算是low爆了。不过此招虽然上不了台面,但其危害和影响却很大,因为夹带小抄是所有作弊套路中普及程度最高的。虽然科考现场防止作弊的措施层层加码,但总是有不少能将小抄成功带进考场,并在考试中“下笔如有神”。

  清朝有一部“作弊宝典”叫《五经全注》,全书有342页,共30万字,里面刊载着《易经》、《书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部鸿篇巨制的“宝典”竟然只有6.5厘米长,4.8厘米宽,1.5厘米厚。只要考生能成功将此书带进考场,“学渣”秒变“学霸”。

  三、勾结考官

  清朝统治者为了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做了许多努力,其中就包括了杜绝考生勾结考官情况的发生。每当科举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卷由众多抄写员誊抄一遍,然后再将誊抄的卷子交给考官批改,以防改卷的考官从笔迹中认出考生身份。“”,一些有门路的考生还是跟考官事先约定好在试卷中写入特定的字词或文句,考官依照这些“暗号”还是能轻松识别出考生身份。

  四、请人代考

  请人代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请“枪手”,方式也是。有的是替考人直接下场执笔代考;有的是考生与替考人入场参加科举考试,但彼此交换身份,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不过,请人代考的作弊方式在低阶科举考试(如童生试、乡试)中比较常见,在最高阶考试(殿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殿试是由主持的考试,欺君罪名实在担当不起。而且即便金榜题名,将来再见到皇帝也不好蒙混过关。

  清朝法律在针对科举考试作弊现象的处罚很重,一经发现,立即要革除之前取得的功名,并视情节处以杖责、发配充军等处罚。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抱着近乎病态的追求,不惜以身试法者。科举作弊现象总是屡禁不绝。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