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迁移过几次都城?分别是在何时

考古学 2022-06-17 07:5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中国时期诸侯国,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战国时期除了,其他六国基本上都有迁移都城的情况。比如在战国初期定都安邑,也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到了战国中期,魏国迁都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再比如,后,韩国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灭,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至于三晋之中的赵国,同样多次迁移都城。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后迁都中牟邑(今河南省鹤壁市一带),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时期又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对于赵国来说,在战国的大部分时期,都是以邯郸作为都城的。在此基础上,赵国在和战国七雄其他诸侯国的较量中,都城邯郸遭到了三次包围。在这三次围攻之中,赵国只守住了一次。换而言之,赵国都城邯郸曾被两次攻克。

  第一次邯郸之战

  第一次邯郸之战,实际上是桂陵之战的一部分。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大军围攻赵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战法,成为古代战争历史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桂陵之战中,虽然孙膑成功击败了魏国大军,,魏国大军因为兵分两路,所以一支兵马还是成功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

  《资治通鉴·卷二》中记载魏惠王伐赵,围邯郸。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中记载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

  赵成侯二十一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率军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一年后,赵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军攻占邯郸,赵成侯向齐国求援,派田忌与孙膑率军援救邯郸,齐军在桂陵打败魏军。到了赵成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51年),魏国将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漳水之畔缔结和约。

  第二次邯郸之战

  对于第二次邯郸之战,可谓战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在第二次邯郸之战前,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并坑杀了赵国40多万士卒。,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起了邯郸之战,想要一举消灭已经元气大伤的赵国。可是,让想不到的是,在邯郸之战中,赵国上下团结一致,,打退了秦国大军的多次进攻。

  在赵国不断消耗的背景下,魏国和各自派出大军支援赵国,从而在第二次邯郸之战中重创了秦国。面对魏国、赵国、楚国大军的夹击,秦军损失惨重,不仅丢失了大片攻占的土地,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换而言之,如果秦国可以在第二次邯郸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秦昭襄王生前就有望实现一统六国的目标,至少有可能消灭赵国这一强敌。

  第三次邯郸之战

  ,就第三次邯郸之战,发生在秦灭六国时期。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战国四大之一的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在第三次邯郸之战中,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为将。也即因为李牧这位名将被冤杀,导致赵国失去了继续抵抗秦军的实力。在此之前,因为李牧这位战国四大名将的存在,秦国迟迟无法消灭已经处在中的赵国。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在此基础上,秦军南下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国公子嘉逃到称王。,非常明显的是,都城邯郸的失守,意味着赵国走向了灭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山东六国基本上都被平定的背景下,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在赵国历史上,都城邯郸曾被三次围攻,结果赵国只守住了一次,也即两次的邯郸之战中,都以邯郸被攻克而告终。至于攻克赵国都城邯郸的诸侯国,分别是魏国和秦国。其中,就战国初期的魏国来说,虽然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为了联合三晋力量来对付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所以还是选择从邯郸退兵。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