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何要转守为攻?对蜀汉造成了哪些影响?
公元228年,亲自统领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曹魏。东路军由邓芝带领,出斜谷威胁关中,中路军由带领镇守街亭,负责掩护诸葛亮侧翼,阻断曹魏援军。而诸葛亮自率主力部队担任西路军,直扑曹魏陇右地区。
诸葛亮精心策划的这次北伐,是他全面执掌大权后,第一次发动对外战争,可谓不遗余力。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大败,损兵折将寸土未得,惨淡收场。
不过,诸葛亮也并非一无所得。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为蜀国又收降一员大将。诸葛亮在攻击天水郡时,天水太守马遵阵前逃遁,当时还是天水郡的一个的年轻将领,为形势所迫投降了蜀国。
不过,这也许是姜维一生做出的最正确的抉择。他如果继续留在,由于魏国人才济济,姜维在那里可能一生都难有出头之日。但他来到蜀国,慧眼识人的诸葛亮,认定姜维是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对他进行着意培养重用,姜维的人生得以由此翻开全新篇章,一步步进入一生中的辉煌时刻。
姜维归顺蜀国的最初几年内,蜀国形势还比较稳定,文有诸葛亮、、等人,武有、王平、等人,姜维的作用还不那么突出。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军事人才几乎凋零殆尽,姜维的作用立刻凸显出来。
时代,蜀汉中最为紧缺的就是优秀武将人才,姜维正好完美地弥补了这个缺憾。他成为蜀汉后期的军事顶梁柱,全面负责蜀汉对魏国战争,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蜀汉半边天。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姜维的军事才能虽然很强,但实际上也是属于“矬子里面拔将军”,跟他同期的武将比起来,他的实力不弱,跟等前辈高人比起来,他确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一生犯过的最不可原谅的失误,就是自作聪明抛弃了刘备为蜀国量身定制的一套战术。
蜀汉前期有三大根据地荆州、益州和汉中,其中益州是蜀汉的大本营和命根子,不容有失。而防守益州的关键,就在于汉中。汉中正好位于曹魏的关中与刘备的益州之间,是益州最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区,也是益州的藩篱屏障。换而言之,要想守住益州,必须守住汉中。
刘备生前与曹魏作战多年,经验极为丰富。他生前根据汉中地区群山环绕的地形特点,创制了一套独特的“实兵错守诸围”战术,堪称,能保蜀汉。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地形,分兵严防死守汉中外围的险关要隘,“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汉中与曹魏关中之间隔着,只有几条陡峭险峻的山路可通。刘备分派部队死死堵住几个山谷出口,曹军就是有也插翅难过,休想进入汉中一步。魏延、王平等人镇守汉中时,都是采用这条妙计,成功击退了多次曹魏进犯。
但姜维上台后,却自作聪明,抛弃了刘备的这条妙计,改弦易辙实行“”之策。姜维认为,刘备的计策太过于保守,“适可御敌,不获大利”,只能自保,不能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他改而实行“诱敌深入敛兵聚谷”之计,主张魏军来进犯时,蜀军主动后撤收缩,放魏军进入汉中,然后来一个关门打狗,把敌军聚而歼之。姜维的这条计策,看似高明实则太过冒险,蜀军主动放弃关隘把魏军放入汉中腹地,双方再进行总决战,胜负难料,万一打输后果严重,魏国就会从汉中直扑益州,蜀汉就会大势已去。
实践证实了姜维的错误。公元263年,魏将钟会带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伐蜀,直扑汉中。蜀军采用姜维的战术,主动后撤,把魏军放入汉中,结果反而成了引狼入室,魏军不费得到汉中,转而猛攻益州,导致蜀汉在很短时间内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维更改刘备的既定战术,对蜀国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