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交战时,元朝正在经历什么?
1368年,建立。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反抗,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这只是朱元璋成为元朝末年一方诸侯的重要标志,距离其一统天下,还有很多过程要走。比如朱元璋的对手,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大海,实力非常强大。
再比如,公元1359年,陈友谅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陈友谅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国号汉。基于此,朱元璋同陈友谅、张士诚展开了长期的交锋。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同陈友谅、张士诚交战多年,元朝在干什么,为何没有对朱元璋等势力呢?
一
,在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交战的时候,元朝之所以没有参与其中,主要还是因为元朝自身陷入到内乱中,没有精力来对朱元璋等人趁火打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与此,元朝大臣,哈麻企图让于皇太子,被其妹夫秃鲁帖木儿汇报给元顺帝。对此,后者自然是,于是贬斥哈麻。
,在哈麻之后,又有朴不花、搠思监等搅乱朝政。当时元朝已丧失半壁江山,就连都城也处于危机之中。换而言之,元朝连自保都是问题,哪还有多余的兵力来和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人较量。比如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元朝上都被破头潘、关先生所率的红巾军攻破。
二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爆发了鄱阳湖之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和陈友谅都倾其所有。换而言之,鄱阳湖之战之于朱元璋、陈友谅,如同之于秦赵两国。那么,这个时候,元朝为何没有趁火打劫呢?
对此,根据史料记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受皇太子党羽陷害的元顺帝母舅老的沙出奔大同的孛罗帖木儿大营,皇太子党羽追索不成,要求元顺帝讨伐孛罗帖木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元顺帝和皇太子之间,已经矛盾激化了。对于双方来说,更在乎的是皇位,而不是能够消灭朱元璋这些诸侯。如果没有这些内耗,元朝或许能够集中力量来对付朱元璋等人。
三
公元1366元前后,元顺帝又封为河南王,南下肃清江淮。对于元朝来说,这应该是一次平定各地叛乱的机会。结果,元顺帝没有想到的是,此举却引发了扩廓帖木儿与、弼等诸多军阀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混战的局面。也即元朝末年掌握兵权的几位大将,已经拥兵自重,不怎么听元朝的号令了。
进一步来说,这些诸侯宁愿互相拆台,也不愿意携手对付朱元璋等人。而这,和战国末期的山东六国,又是何其相似呢?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趁着元朝各地军阀互相交战的时候,朱元璋以为大将军,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对此,在笔者看来,朱元璋应该充分掌握了元朝一方的状况,从而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开战。
四
,,在元朝内乱期间,朱元璋的实力不断壮大,通过将陈友谅、张士诚、等群雄次第削平,朱元璋初步一统江淮地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背景下,朱元璋发动了针对元朝朝廷的。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明朝大军于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不久之后,元顺帝仓皇北逃,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都城——大都。
在此背景下,元顺帝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也即元朝作为一个,在都城被攻陷的那一刻,自然走进了历史了。当时北方除了元顺帝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不过,这些势力基本上被明朝削弱和清除了。特别是经过朱元璋、这两位君主的努力,北元势力遭到了惨重的打击。对此,你怎么看呢?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