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与西厂之间有何关联?

考古学 2022-06-17 07:14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我国历史上,是特务机构最为发达的朝代,先后曾出现三个不同属的特务机关,并都留下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名声。这三个机关是、、,他们分别由谁建立呢?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人员又都是如何组成的呢?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奇闻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锦衣卫

  锦衣卫是的侍卫机构兼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所设的御用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大内亲军都督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改为锦衣卫。

  锦衣卫是朱元璋为强化皇权而建的,锦衣卫的长官称为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担任,属于外臣。锦衣卫下辖17个所和南、北镇抚司。

  锦衣卫主要拥有三项职能一是具有皇帝的作用,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二是作为皇帝的特务组织,充当皇帝的耳目。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锦衣卫的职能提升,赋予其巡察缉捕之权,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三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于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的一种,而行刑者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在明朝初期风头甚尽,但到后来,由宦官统领的东厂成立后,锦衣卫的地位就逐渐低于东厂,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宦官乱政,锦衣卫的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还要下跪扣头,可见锦衣卫的日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东厂

  东厂是在“”后,夺了侄儿建文帝的江山,自己当上皇帝后创立的。

  因为建文帝既年轻,又怀柔天下,尊重士人,深得明朝大批的官员拥护。“靖难之役”后,除了大批殉难的官员外,剩下的朝廷官员也不支持朱棣的新政权。

  朱棣对这些原建文帝的大臣也是十分猜忌,于是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迁都北京,另一个便是在锦衣卫之外另建一个更加方便自己使用的特务机关。

  由于朱棣在夺江山的过程中,有几个太监出了不少的力(如、道衍),朱棣可能觉得太监比较可靠些,便建立了这个由宦官掌领的特务机构——东厂。

  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同年,即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了东厂。并且,东厂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分支机构。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上至朝廷会审的大案,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插手。东厂甚至能派人听锦衣卫审讯重犯,查看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

  东厂的人还能潜入各个衙门内,监视各级官员的言行。东厂的触角延伸至各个领域,权力已在锦衣卫之上,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可以不经司法手续,随意督察缉拿官员和百姓,从而开宦官干预政治之端。

  东厂从朱棣建立之初,即与明朝的命运相伴至终,存在了224年。由于东厂所办的案件中,冤案错案层出不穷,官民深受其害,因而,东厂事实上成为上至朝廷下至民间的一大害,东厂也成为历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

  西厂

  西厂,是东厂的同胞怪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京城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妖道李子龙用蛊惑人心,为了强化特务统治,又成立了西厂,由太监担任首领。

  西厂的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军官,人员的扩充速度极快,西厂不再局限于京城,而是遍布全国,其势力一度超过了东厂。

  西厂对怀疑之人,不经皇帝批准就逮捕并严刑逼供,汪直等人的过激行为,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西厂一度被撤销,但很快又恢复。

  随后,汪直的权力又极度膨胀,引起了明宪宗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斗争中,汪直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

  随着汪直被逐出京城,西厂也就没有了势头。正德七年(1512年),下令撤销西厂,西厂在明朝也就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特务组织。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