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守孝三年?浅谈古代守丧文化
古人为何要守孝三年,浅谈古代守丧文化,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守孝的来历
古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非常重视孝道,这一点到了今天也依然是如此。在国内,不管是谁,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都会教会他如何尊敬自己的长辈,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中国人的“孝”,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美德文化。既然非常看重孝道,那么当父母亲去世的时候,身为孩子的人,自然就得通过一些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孝心。
尊亲去世之后,在守孝期满之前,都应该居住在家里,还不能有一切的娱交际活动,否则就是对尊亲的不尊敬。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种行为最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因人而异,人们对亲人去世感到悲哀,所以行为上面也会与平常有所差别,直到时期,将这件事情发展成了一种礼制,有了具体的规定。
2.守孝的含义和时间
守孝需要多长时间?答案就是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的时间,二十七个月。而关于守孝期这一点,孔子还与自己的弟子宰我进行过一次辩论。孔子认为,守孝是必须的,期间不能穿华丽的衣服,不能吃美味的食物,因为这些事情是在追求快乐,可是在父母过世之后怎么能够快乐?这段时间应该是会感到悲痛的,追求快乐让孔子于心不安,他赞同并且提倡和发展。
宰我并不这样认为,守丧三年属于礼制,礼制并非一成不变的,三年太长,需要进行改变,而针对孔子的“于心不安”,宰我还说,他并不认为这些追求快乐的行为会令他感到愧疚,相反他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他与孔子是不一样的。宰我很诚实,只是他与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不同,各自的体会完全不一样,所以这次的交流是行不通的。
3.守孝要怎样守
现在的守孝各地有各地的规矩,一般都不会出现三年的情况,而在古代,守孝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在朝的官员如果遇到父母亡故却不守孝的,马上就会有人进行弹劾,完全可以影响到下半生的官运,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都是如此。不过,规矩毕竟是死的,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守丧期未满,或者父母去世后不用守丧的。
一种就是前线的武将,这个时候究竟是个人的孝道重要,还是国家重要?两者的重要程度,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移孝作忠”,不用回家守孝,“百善孝为先,金革之事不避,舍孝尽忠”。一种,守孝期未满的时候,皇帝也可能会下诏特别起用,称“起复”,也就是说在丧期未满的时候听命回朝。
,毕竟还是没有完成守丧这件事情,不论是不是皇帝的命令,其人都会被人指责,就是如此,就算皇帝出面把那个带头反对的官员杖责,事情过去之后,张居正还是被大多数官员看作敌人,留下一个骂名。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